任何事情,都要有度

今天备课,正好备到中国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主备老师正好分享到说,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她最不喜欢的思想家就是朱熹,因为他后来把儒家思想进行加工,推出了“程朱理学”,有很多思想都比较腐朽,尤其对古代女子有很多禁锢,比如“三从四德”等,说到这儿,主备老师的语气中也似乎饱含这不满之意。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种情绪,也让我的脑子多转了几个弯…

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一度是我们国家的人民非常重视的东西。的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都是以礼治国的,我们的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一定程度上都是要靠“礼仪”,在一个有礼有序的国家生活,任何人都会感觉比较和乐。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是中国历史上其它几个比较动荡的时期,礼崩乐坏,人们的生活也变成散沙,人心惶惶,很多人就开始出来再次推崇礼啦!

因此,有一定的礼仪是必要的,就比方说,如果你不小心被人踩了,如果对方是位有“礼”的人,他会马上对你说“对不起”,这时你的心情也不会太糟。但如果不幸遇到一个无“礼”的人,说不定被人踩了还反到被人说成“怎么走路的,没看见硌我脚啦”。面对这种情况,有涵养的,不理他也就过去了,这要是也遇上个暴脾气,呃…一场战争就又要爆发~

但是,过度强调“礼”,就会变成“礼教”,再者就是“繁文缛节”,一方面,这会变成对人的禁锢,另一方面,很多人就会去追逐那些浮于表面的形式,忘了本来是要干嘛的,舍本逐末,反而不开心。比如,现在很多人结婚,动不动就要来一场永身难忘的婚礼,讲究排场,结果结个婚不但身累,还心累。反正我觉得得不偿失。要我说,我一直觉得,结婚本来是个高兴事儿,有婚礼当然是必要的,两个人的新生活也需要一个仪式来开启,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所以这一天的目的本应让俩人更加开心,由此找一种两人都喜欢的方式,只要开心就好,但是一味地追求场面大不大,捧场的人多不多等这些“大事儿”上,可能心会更累一些吧!不过这里纯属个人观点,这婚你想咋结就咋结。

前段时间流行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建立仪式感,这种形式确实很好,只要不是拘泥于过多的形式,这种方式能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敬畏。回家之后,先给家人打个招呼,工作之前深呼吸,甚至可以吃饭之前说句“我开动了!”等。这些形式,简单,同时也能让生活本身得到尊重,何乐而不为。

所以现在比较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新捡起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但已被我们忘却的传统礼仪去学习、去了解是好事,但也绝不是完全复制过来,毕竟时代在发展,所以真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礼”本身是好的,但好的东西也不能过度,就比如,鸡汤很好,但喝多了,不仅腻还会营养不均。

因此,任何事情都要有度,人的欲望也是这样,适当的欲望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过度的欲望就会变成贪婪,过度压抑欲望肯定会导致物极必反,而如何能找到这其中的平衡点,还真是个技术活。

当然,有人会说,万事都做得不偏不倚的,会不会太中庸,没有突破,作为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年轻人,怎么能忍受一直中规中矩。其实,创新并不等于越界,平衡也不等于止步不前,这是智慧层面和做事层面的两个概念。

总之,做什么事儿都要有度,这是一种智慧,真的当我们在生活中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才能达到那种和谐的境界,我们的内心也才能真正和谐喜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安装:基于nodejs下面安装 node.js说明:安装node会自动安装npm包,可以前往淘宝镜像官网查看安装命...
    overisover阅读 1,345评论 0 0
  • 该文章属于<简书 — Timhbw>原创,转载请注明: <简书社区 — Timhbw>http://www.jia...
    伯虔阅读 16,889评论 29 200
  • 我来自北方的小镇, 生长在洪河的旁边, 长大后离开了它的身边, 在没有河流的城市生活, 我给自己取名叫做安生, 在...
    山长说阅读 838评论 0 2
  • 记得小时候,我的语文不好,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说:那东西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学好就要多学多看,才能学好。于是...
    小雨天天阅读 3,192评论 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