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们的行动轨迹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步行看到的世界,与骑车、开车或者乘车、乘坐飞机,对于同一片熟悉的地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出行工具影响着行动半径,也影响着我们关注的焦点,同一条路走路看到的是周围风景,而开车看到的是道路的车流和远方的风景,速度变快,你关注的焦点也在跟着变化。
工具可以提高效率,这一点我们一直都是受益者,但是有没有想过,工具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或者说工具还可以进化成什么模样。
想想写字这件事,以前是刻在石头上、刻在甲骨上、刻在树上、竹简,再到纸张,后来有了打印机,有了电脑,写字变成了敲击键盘,从用手指一笔一划写字,到用手指敲击字母或者符号,字还是那个字,但是效率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
刻在竹简、写在纸上,都很难去修改,因为一旦写下来就有了痕迹,删减一定留下痕迹;而使用电脑或者手机,一旦写错了,可以【删除】,也可以【撤回】,重写变的轻松容易。
工具帮助我们改变着生活,我们也在生活中改变着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工具淘汰了,升级了。很多东西成为了历史,很多东西又方兴未艾。
所以当出现了新的科技、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时,总有一批人冲到前面去探索,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观望,或者抵触。
新的一定会取代旧的么,新技术一定就是未来的趋势么。
我们站在自己的经验体系看,可能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果经历过运用新事物解放劳动力或者提高效率的,那么他会对新的东西更看好,反之可能就更愿意守着现有的工具,不愿意做改变的第一人。
看到不同的风景,需要的是不一样的视角,或者有着超越常人的思维或预判,而视角离不开你选择的“使用工具”,选择哪个速度级的模式,最核心的是看要在单位时间内得到什么、得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