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六艺"群雕现身洪泽湖大堤

近期,洪泽湖大堤湖滨浴场边入口处,新添一景观——洪泽湖大堤治水“六艺"群雕。

治水六艺

所谓治水“六艺",是指治水修建大堤工程中“桩"、“夯"、“坝"、“锔"、“笼"、“垛"六种运用工艺。

桩,木桩。在修筑大堤时,先在大堤底脚处打上木桩,此柱又称为“马牙桩"或“梅花桩"。打上木桩,能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从而保障大堤的稳固。

夯,是一种压实堤基的工具,它由石头或木头制作,内穿上结实的绳索,根据重量由两人或四人执绳索抬起来配合使用,用来压实堤基和坝面。

坝,是大堤上行洪调节水位的设施。洪泽湖大堤上现存的只有三河镇境内的“信坝"了,保存较为完好。

锔,由生铁铸成,两头大,中间小,在条石墙修建过程中,把它镶在条石的衔接处,从而使石块连成一体,增加石墙的整体牢固性。

笼,用条竹、绳索、桩木等扎成,内装梢草、土石等,适用于水下复杂地形拦堵水流,易于缓流、留淤。

垛,石垛。在洪泽湖大堤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石头堆成的垛,留作抗洪时备用,以便抗洪抢险时就地取材。

洪泽湖大堤修建从东汉到明清,再到解放后治理淮河时的永固,历经1800多年,这治水“六艺"凝结着中国历代河工的聪明智慧,也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治水工艺。

这次洪泽湖大堤治水"六艺"群雕建成,再次集中彰显了洪泽湖大堤的历史遗存,体现了洪泽湖大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悠久的文化内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