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客行漫記


▲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截图
制作:赵客


▲ 汉长安城未央宫西安门遗址

▲ 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

▲ 大雁塔

▲ 小雁塔

▲ 兴教寺塔

▲ 张骞墓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会议现场
来源:网络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时间10点49分(北京时间15时49分),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v)(vi),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丝绸之路54个廊道中第一个成功申遗的项目。
今天,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从長安出发,回望丝路初心,致敬丝路流长!

▲ 大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三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

▲ 《大唐西域记》写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昌故城附近吐峪沟

▲ 回鹘文残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托库孜萨来出土

▲ 唐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七个星千佛洞

▲ 叙利亚文刻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北阿力马力古城出土

▲ 对鸡对羊吉字纹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31号墓出土

▲ 红地中窠小花对鸟纹锦
甘肃省博物馆征集

▲ 开元通宝 乾元通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

▲ 安息铅币
甘肃省灵台县康家庄窖藏出土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路网,有一个跨越了2000多年的神话,其缘起于先秦、鼎盛于汉唐、延续到宋元,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陆上丝路逐渐衰落,至清末民初,几乎被国人遗忘。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首次将这条路网命名为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是一条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文明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从長安出发,沿渭水至河西走廊,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天水、甘谷、武山、兰州至永靖;北线经泾川、平凉、固原至靖远,南北两线在武威合并,经张掖、酒泉、敦煌,入新疆。在新疆境内,丝绸之路主要分成三条线,南线走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这是汉代最早开辟的通往西域的交通线,唐代玄奘大师取经回国就走的这条线;中线走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隋唐时最为兴盛;北线在天山以北。中、南两线汇合在帕米尔高原,翻越高原之后,沿巴基斯坦、阿富汗走伊朗、伊拉克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丝路古道上沉淀了太多的传奇,在地图上看丝路,只能看到辉煌过去的残片,真正深入了解之后,你才会对她肃然起敬,而残片上的闪光会让我们禁不住想象,那个产生残片的丝路是什么样的世界。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共有33处遗迹,其中22处在中国,7处在我的家乡陕西。
去年10月至今的大半年里,笔者先后走访了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兴教寺塔、小雁塔、大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触摸古丝绸之路的厚重历史、体验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感受丝绸之路的多元魅力。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推荐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也邀请大家一起再看一眼笔者走过的路。

▲ 海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多岗墓地出土

▲ 汉漆耳杯
甘肃省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 汉木篦
甘肃省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 木古琴
甘肃省武威市南营清嘴湾武氏墓出土

▲ 白釉瓷注壶
陕西省西安市小雁塔遗址出土

▲ 浮雕人物纹石摇钱树底座
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汉墓出土

▲ 祭祀用陶罐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阿利克遗址出土

▲ 莲花纹石柱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

▲ 三彩二十四孝塔式罐
陕西省咸阳市契苾明墓出土
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数千年前,东西方文明之间就存在着若干条文明交流的通道,相互交流频繁,这些通道被命名为玉石之路、青铜之路、草原之路……
从秦韩魏楚具有埃及遗风的“蜻蜓眼”造型珠饰到秦始皇帝陵的金银骆驼和具有“欧亚西部特征”的刑徒,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远道而来的故事,只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那些年穿行于这些道路上的人们,并没有像张骞、班超那样青史留名。
先秦时期,连接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
两汉时期,西汉张骞无意之间再次凿空了丝绸之路,东汉时期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
隋唐时期: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以丝路为桥梁,官方、民间都进行了全面友好的交往。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亦称“参天可汗道”。
宋元时期:北宋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元代丝绸之路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从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衰落。
明清时期:明代中期以后,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

▲ 具有埃及遗风的“蜻蜓眼”造型珠饰(琉璃珠)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境内秦墓出土
来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石雕弟子像
炳灵寺石窟

▲ 影塑菩萨
麦积山石窟

▲ 陶佛手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 彩绘黑人俑
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

▲ 唐代联珠人面纹瓦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古城出土

▲ 石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第一小学征集


▲ 金骆驼
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出土
来源:考古陕西

▲ 唐三彩骆驼
河南省洛阳龙门啤酒厂出土

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丝绸之路昭示了亚欧作为连体大陆交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显示了交流的轨迹和规律!
丝路通中华兴!
丝路通中华兴!!
丝路通中华兴!!!
当张骞出使西域再次凿空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们更要回望古丝绸之路的荣光,汲取历史智慧,照亮复兴之路。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我的家乡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让我们共同期待“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越来越多,让我们共同期待“长安号”钢铁驼铃越跑越快,让我们一起见证一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风韵,又洋溢着现代化气息,具有国际化都市品味的西安快速奔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丝路一定会在未来对年年投下的种子,报以绿荫!
我们的背后是長安,眼前是世界——
今天,我们从長安出发,致敬丝路流长;
未来,我想和你一起把这些丝路古道上的遗迹都走一遍,穿越千年,跑马、摄影、饮酒、作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