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个炒菜做饭几十年的家庭主妇,心头有个一直攻克不了的一个技术难题:炒猪肉怎么才能炒得鲜嫩可口。
她每次炒肉都是炒得硬硬的,费牙不说,还嚼不烂,让人尝一口就胃口全无,她自己都不喜欢吃。为此,她想了不少办法,可结果还是没什么改观,自己也懊恼得很,为做不好简单的炒肉片生气。
其实,不止一个人告诉过她:用水洗一下猪肉,挤去多余水分再炒,猪肉的口感就比较鲜嫩,只是她听不进去,依然在自己的思维定势里不愿出来罢了。
后来有一次,不知怎么福至心灵,她突然想着试一试听到过很多次的那个炒猪肉的小窍门,就如此这般做了一下。
果然跟期盼中的一样好吃嗳!
她不由心花怒放,感慨自己做了几十年炒肉片后总算攻克了技术难题。
你说这是知易行难么?不是啊!
加的那个洗肉的环节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但效果好到爆,不过她不相信/懒得费事儿/掉进思维的坑里不出来,也就不愿去做罢了。
你说这是知难行易么?也不是啊,明明不止一个人主动告诉问题的关键,她很久都不试嘛!
2.
很多父母一边说着爱孩子,一边内心里对孩子充满怨怼,横看不顺眼,竖看全是毛病,动不动就冲孩子发脾气。
可既不愿承认自己在爱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的需求与自己的能力或需求有冲突,因而确实存在对孩子的厌恶、烦躁、嫌弃甚至冷热暴力等隐性或显性攻击行为,又不愿改变自己曾作出的那些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思维、语言、行为模式,眼看着挺可爱的孩子一点点变成“熊孩子”。
最让人无语的是,要是告诉ta事实真相,ta立马会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啊!
其实,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啊!
3.
并不是知易行难,也不是知难行易,“知行合一”最难,做到了也最有价值。
认知和行为统一,就有最大的合力,起码主体不纠结,不分散力量和精神。否则,“知”一套体系,“行”一个系统,各立门户,南辕北辙,人格都要分裂了,还谈神马“成事儿”?
认识到对的事情,就笃定坚毅地去做,而不是左右摇摆、瞻前顾后,更不能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不然,无论过去多少时日,事情还是一如当初,没有丝毫变化和进展。
很多事情,一旦做到“知行合一”,就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