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身份爱身为人的孩子

    秋风起,有一天晚上挺凉爽。我女儿半夜突然醒了,大叫:“我热,我要开空调!” ,把我吵醒。我心生恐惧,因为儿子正在熟睡,如果女儿持续大叫,就会把儿子吵醒。儿子醒了,又要哄,那大家都没得睡了。我的恐惧心生出来:不能开空调,天气凉爽无汗,但是无论如何要把女儿安抚好,不要大叫,不能把儿子吵醒。当我准备使用极度的耐心和爱心去安抚女儿的时候,女儿叫的更大声了,儿子已经翻了个身。我的恐惧更强。突然一个意识:我想安抚女儿,她在试探我的底线,如果我被恐惧驱使,无底线安抚她,她会更加嚣张跋扈。这正是个机会,要她懂得为人的基本规矩:要替人着想,不能任性,不能随心所欲。而我也是人,没有办法承担另一个人的生命,他们都需要经受挫折。于是我放下恐惧,非常坚定点说:“天气凉快,不能开空调,妈妈咳嗽,怕冷。”女儿大哭,知道不能开空调了,哭声渐渐弱了。儿子被吵醒了,大哭,我安抚了一会儿。大家过了一段时间才重新睡觉。

  生为父母,总想让孩子规避任何伤害,尽自己最大努力想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安全,美好的环境中长大。可是,孩子终究会经历各种身为人的苦难,而父母的过度保护,也许会让孩子惯性的逃避困难的环境,而蜷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并不能得到成长的快乐。成长是不断的去面对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才能更成熟,快乐,看到越来越大的天空。

  父母需要对孩子负责,这个责任是慢慢把责任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上,而不是自己承担了孩子的人生责任。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父母也做自己的主人。大家各自成长,各自保留自己的空间,互相的支持对方,相互给予对方力量和勇气。

  如果父母是大树,孩子是小树,而不是大树的枝干。给孩子支持,却不替孩子承担。有时候一点点孤独,一点点的伤害,一点点的无聊,一点点不公平的经历,更能让孩子在真实世界游刃有余。孩子也能发展出属于他的自己的人生智慧。

  父母有所喜好,有太多分别心,如果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就认为孩子也应该遵从自己的喜好,按自己觉得最好的方向努力。这样的孩子是苦闷的,因为他的生命力被压抑。父母需要更多的接受自己的方方面面,从而更能接受孩子的方方面面,接受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把孩子作为一个人来看待,给予他们做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把自己作为一个人来看待。

  父母有所创伤,很容易把这种强大的情绪能量投射给孩子,恐惧孩子也会产生这样的创伤,可是孩子也必定会经历属于他自己身为人的创伤,而父母因自己的创伤产生的额外情绪有可能会强化孩子正常的体验。而父母如果疗愈了自己,接受了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子女,让他们对于创伤有更多的平常心。这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予孩子自己面对挫折的力量。

  我女儿个人习惯的的事经常惹爸爸生气。昨天爸爸又被气炸了。爸爸希望孩子能为她自己的行为负责。女儿看到爸爸发脾气,有点挫败,也哭了,说都是爸爸的错,自己没有错,只是开开玩笑而已。我顺势说:“你会生气会难过,爸爸和你一样都是人,人都会难过发脾气。你难过是爸爸的错,爸爸难过是谁的错?” 我女儿说:“反正都是爸爸的错,我没有问题!”我说:“你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别人都把自己的问题都改好了,都变得好棒好棒了,我们还是那样。我们要说,这是我的问题,这都是我的问题,我把自己的问题改好了,我们自己就变得好棒好棒了!” 我说的好平静,然后抱抱女儿,能感到女儿的情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思考,内心也愉悦了,觉得妈妈接纳她,觉得自己要变得好棒好棒!我老公的脾气也消失了。

  以人的身份爱身为人的孩子,让我看到了父母和子女间有了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平常心,更多的力量给予彼此。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亲子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