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偷懒,网络提取知识

在精力有限的,偶尔偷懒,分享人“海的尽头是路”在开讲app讲了他用理工思维来看待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和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总结提出刻意练习只在“学习区”练习,练习时要有小块的针对性的重复练习,练习应该有及时的反馈,刻意练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只在“学习区”练习

在主讲人的观点中提出知识和技能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比如我们看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与我们的观点相符,并能理解读完这本书的知识,那可以说在舒适区读完这本书:如果这本书与我们的观点不相符,但是我们还是能理解读懂这本书的知识,那可以说在学习区读完这本书;如果这本书与我们的观点不相符并且不能理解读懂这本书的知识,那可以说在恐慌区读完这本书。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叫学习,一般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习区”进行,而我们经常习惯于待在“舒适区”中,对于那些“学习区”的事却不愿意或做不好。

大多读书比较快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的舒适区已经比较广,所以对于阅读舒适区的书非常的快,提取他们所要的观点就行了,而我起步比较慢,所以我的舒适区比较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相对来说我的“学习区”进步的空间非常大。

2有重复性、有针对性地练习

对于知识、技能或者动作想要长期占据在我们的脑中,就需要不断地重复,比如商学院学生需要模拟大量的决策,飞行员在电脑前模拟各种条件的环境进行适应。

练习的内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比如培养篮球运动员就是要训练各项基本功,单纯的看录像只能训练出专业的球迷。

3刻意练习需要反馈

刻意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反馈,这种反馈能让我们客观的知道我们的学习成果,并能让我们及时的做出纠正,比如在我们学生时期,参加各种考试就是对于我们学习的反馈;现在互联网发达了,我们写作的文章可以地发表在网上,让读者及时发现我们写作的缺点,这也是一种在练习写作时的及时反馈,这样能让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4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刻意练习的决定因素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环境,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用工,“10000小时”并不是随意的10000小时,只有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相同的两个人学习一样的英语课程,一个人很随意的学习,而另一个人却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习,一年过后,我们会发现高度集中的人学习会更好,而随意学习的人却是个半桶水。

总结

我们在学习一个技能或知识的时候,要选择一个主题,在不同的书中辩证作者的观点,然后升华自己成自己的知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计划,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用来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本书将给你指明方向。 《刻...
    春天的蜜蜂阅读 11,324评论 18 194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12,995评论 4 106
  • (一) 一枝铅笔 一沓旧了的本子 还有一个残梦 都随着 刺耳的闹铃声 泯灭了 不知该从何处想起 那 消失于时间长...
    荒原牧野阅读 1,781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