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在新征程上,必须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攻坚克难,切实破解基层治理的“中梗阻”,奋笔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答卷。
坚持善作善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思维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工作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要在主动学习实践中掌握各种工作方法,促进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取得成效。要深刻认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寻找既便于工作推进,又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问计于民。要精准识变、主动应变,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发扬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加以研究解决,并总结新方法、积累新经验。
坚持不折不挠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在干事创业中,不仅要有火热的干劲,还要有韧劲,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聚集工作目标任务,主动担重任、挑大梁,拿出钉钉子精神,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决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甘于“自找苦吃”,敢于事不避难,坚持“人在事上练”,多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去锻炼自己、反复摔打,善于从当“热锅上的蚂蚁”、捧“烫手山芋”的“吃苦”经历中积淀解题的智慧,汲取成长养分,增强抗压能力,涵养奋斗精神,持之以恒练就堪当重任的硬脊梁、铁肩膀。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在严密组织体系上见真章,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治理效能,更好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坚持“基层治理推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推动党组织“触角”从镇街进一步下沉至小区、街巷、楼栋、院落,健全高效联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消除基层治理“盲区”,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