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学生看成"一个"人

把一个学生看成"一个"人

讲《邓稼先》,让学生们讲对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看法,有一个叫刘烨的学生谈到澳门海默时不知用什么词语表达,出现冷场,很尴尬。但是我没有急于帮助他表达,而是用等待来表示信任。他最后的回答引出了一个新的角度。

“奥本海莫善于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他站在那里,重复着“独立完成”。他手里捧着书,眼睛望着书却没有搜索书中的信息。我知道他要表达的那个“影子”飞跑了。他的身体微微晃动了几下,不抬头,看着书。

没有思路。没有自信。他的心里一定非常焦虑和惶恐。我知道他的心里在作斗争,他并没有思考。因为在他的表情里,我看不出一丁点表达的欲望。

他一定在自责:我怎么就说不出来呢?

一他一定在想办法:拖一拖,再这样站一会儿,老师就会叫下一位同学的!

“刘烨,请你从书中找出能体现你要谈的看法的内容,读出来!”我说。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好像知道我在“练”刘烨,所以安静地配合着。渐渐地,班里有了些动静,有些同学开始着急地翻书了“哗——哗——哗”。

“他善于独立完成他想做的事……可见——他善于独立思考——他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他终于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分钟的等待,也许是他上学以来从没有体验过的。我想很少有老师肯耗时间给一个常想着让人回答,自己却不想深入思考的学生。一个没有表达自信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当众的机会,是很难建立起当众表达的自信的。

我在课堂上的等待,使他有机会把他想说的话说完。因为我知道他缺少的主要是自信——当众表达的自信。如果我在他没表达完之前就“帮助”他,或者把机会让给别人,那就会将他的自信之火再次熄灭。如果这样不断地打击,就使让他在课堂上“失语”。

反思:

不一样的学生,应有不一样的要求,

不一样的学生 , 应有不一样的“问”。

对不一样的学生实施一样的教育,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教育的情怀,就是面对学生的时候,眼前是一群各有个性的人,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班的学生看作一群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在什么时候,会计较爱的多少呢? 在自己更爱的时候。 因为永远存在不平衡,不对等,就总会有人多,有人少。
    湗澝阅读 1,124评论 0 0
  • 察哈尔草原上迎风吹动的大风车转动着,呼呼的大风,差点把我吹翻!第一次在冬季来草原,领略的是别样的风情。漫天无际的草...
    爱你的眼神阅读 1,410评论 0 0
  • 庭前春树今似昨,却变青枝作梨花。[调皮]
    雨霁阳光阅读 1,118评论 0 0
  • 梦想早安7 神看顾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有美好的事发生我身上! 我的梦想是想拥有自己的车!我一定要帮...
    梁杏仪阅读 1,76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