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美元也要赚

“即使是一美元也要赚” 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财富积累观念和不放过任何机会的商业态度。

从财富积累角度来说,它意味着珍视每一个赚钱的机会。就像搭积木一样,财富大厦是由一块一块小积木(每一笔小的收入)堆积起来的。一美元虽然不多,但如果每次都放弃这一美元的收入机会,积累财富就会变得遥不可及。例如,街边的小摊贩,即使每单生意只赚很少的钱,但是积少成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从商业态度来讲,这反映了一种不放过任何商机的理念。每一个小的交易或者商业机会,都可能是打开更大商业空间的钥匙。以回收行业为例,回收废品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只是小本生意,每一单的利润微薄,但是对于秉持这种观念的人来说,他们会看到废品回收后加工再利用的价值,通过大量的回收业务来整合资源,进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把这些看似微小的生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洛克菲勒的节俭与积累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一生至少赚进十亿美元,捐出七亿五千万,但他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下班搭公车,缺一美分都要向秘书借,并强调要提醒他还,因为他认为把一美元存银行两年才有一美分利息。还有一次在餐厅,他给服务生一美分小费,服务生埋怨时,他表示这就是其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体现了他对每一分钱的重视,积少成多成就财富.

陶朱公的小利累积

陶朱公范蠡,他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选择了辞官经商。他经营有道,不管生意大小都认真对待。有一次,他发现某地的陶器因为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利润微薄,很多商人都不屑于经营。但范蠡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他亲自前往产地,挑选质量尚可的陶器,然后组织运输到其他缺乏陶器的地方售卖。虽然每个陶器的盈利可能只有几文钱,相当于现在的一美元甚至更少,但由于他销售的数量庞大,最终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他的故事也告诉人们,不要轻视微小的盈利,积少成多就能成就大业。

徽商的薄利起家

在明清时期,徽商闻名天下。有一个徽商家族,最初只是经营一些小的杂货生意,比如售卖针线、布料的边角料、小零食等。他们家族的店铺遍布很多城镇的角落,这些商品的利润极低,可能每一笔交易就赚几分银子,就如同现在说的一美元的概念。但是他们凭借着诚信经营,薄利多销,吸引了大量的普通百姓前来购买。而且他们家族注重节约成本,从进货渠道到店铺运营都精心打理。慢慢地,这个家族的财富越来越多,逐渐涉足了茶叶、典当等更大的生意领域,从最初不起眼的小利积累,发展成了庞大的商业家族,这也充分体现了哪怕是微小的盈利都值得用心去赚取的理念。

默巴克与 “硬币之星”

1989 年,斯坦福大学的默巴克因家境贫寒打扫学生公寓,发现大量被丢弃的硬币。他意识到其中利润可观,1991 年毕业后成立 “硬币之星” 公司,顾客将硬币倒进机器,机器自动点数并打出收条,顾客凭收条到超市服务台领现金,公司收取约百分之九的手续费并与超市分成。五年后,“硬币之星” 在全美主要超市连锁店设自动换币机,并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犹太人的银行寄存智慧

一犹太人到纽约银行借一美元,用 50 万美元股票、国债等作担保。经理虽疑惑但仍同意,年息 6%。分行长不解询问,犹太人说多家银行保险箱租金昂贵,而在此寄存一年只需 6 美分,通过这种方式巧妙节省了保管费用,体现了犹太人善于变通、不放过任何赚钱或省钱机会的智慧.

犹太人卖铜的故事

多年前,一对犹太父子被关进集中营,家当被没收。后来他们到美国休斯敦做铜器生意。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儿子答三十五分钱,父亲则说应是三块五美元,让儿子试着把铜做成门把。多年后儿子继承生意,不仅把铜做成门把,还制成瑞士钟表簧片、奥运奖牌等,一磅铜曾卖到三千五百美元。1974 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废料招标,因环保规定严格无人投标,这位董事长却飞往纽约签约。他组织废料分类,将废铜料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钥匙,甚至把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成 “自由之尘” 出售给花店,几个月让废料变成超三百五十万美元现金.

年轻富翁格德曼的故事

年轻富翁格德曼小时候吃过很多苦,十岁就开始赚钱。暑假期间,他每天凌晨 4 点起床送晨报和烤面包,每个星期能挣几十美元,他不放过任何赚钱机会,哪怕只有一美分,为日后积累财富打下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