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开导,原来我们都可以做"知心姐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学做了四年的心理委员,心理知识没学会多少,倒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开导别人。

朋友知道我这个习惯,也乐于向我倾诉烦恼。感觉能够帮助到别人,我也不排斥充当情感垃圾桶这个角色。

时间久了,发现我自认为发自肺腑的建议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于别人的倾诉也感到越来越无力,那些开导别人的话说出来自己也将信将疑,有种唱高调不切实际的感觉,所以最近对于别人的倾诉,我总是逃避不去回应,或者嗯嗯啊啊地敷衍过去。

今天看到猫群的晨读材料,开心到不行,这不正是我需要的么。

今天的晨读材料来源于约翰•惠特默的<<高绩效教练>>,他的理论颠覆了我对开导的定义,但也帮我打开了一扇沟通的大门。

什么是开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以前认为的开导就是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敞开心扉真诚地提出建议和自认为正确的解决方法,其余的就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了。

但这样进行下去的开导往往是陷入我说出我的看法,被对方否定,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对方指出哪里不合理,最终这场开导不了了之的死循环。

就像一个闺蜜,感觉现在的男友不是很爱自己,纠结于要不要分手。综合男友对她的态度,和他们各方面的匹配程度,我很中肯地建议他们分手。可闺蜜又说,男友某些方面对自己还是挺细心的,而且很会为人处事。我说那就别分手了,多沟通磨合磨合说不定就好了,闺蜜又苦恼和他沟通过很多次了,他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我说既然磨合不到一起那还在一起干嘛,闺蜜说他年纪比自己大些,可能改变的比较慢……

如此循环往复好多次,我渐渐失去了耐心,闺蜜也会觉得我对她不够上心。

反思下来,其实我们都很真诚,只是我的开导方法出现了错误,致使每次开导都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一个人向我们求助,我们总觉得应该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要做的是要帮他们理清思路,不断反思,自我反馈,引导他看清整个事情。

如何开导?

书中也向我们提供了高速有效的GROW模型来进行开导。

G-Goal 目标

要通过一些问题,让对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标,越具体越好。

R-Reality 现实

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现状,清楚生活中和这件事有关的要素有哪些,要解决烦恼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O-Option  选择

通过询问追问激发对方思考,激发对方自己想出并说出解决方法。切记,只提问,不评判。

W-Will 意愿

光说不做假把式,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到问题上,通过提问,强化对方的行动意愿,激励对方动起来。

GROW模型看似高深,分解下来,还是很简单易懂的。没想到上午看到的理论,下午就用上了,而且帮了我的大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妈妈患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了,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她自己却没有太重视,吃东西也不是太忌嘴,给她发一些别人如何控制血糖的帖子她也只是偶尔看看。

前几天又给她发了一个病友成功控制血糖的帖子,估计是拖到今天终于看了,给我发了一条语音。说看着帖子感觉挺吓人的,自己没听医生建议,错过了最佳控制的时期,不知道还有没有用。

熬了那么久,每次都是被妈妈慢慢来的借口敷衍过去,看她终于有些想改过自新的苗头,赶紧一个电话打了过去。

我:文章看完了?

妈咪:嗯,看完了,心里怕怕的。

我:怎么了呀?

妈咪:我这血糖都挺高了,一直高着降不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我:文章里说啥了呀?

妈咪:就是很你以前说的一样,控制饮食,少吃精粮,多运动,每天走一万步。

我:那咋弄呀,你爱吃馒头戒不掉,天天看店也没时间运动呀。

妈咪:我今天中午吃馒头的时候少吃了一些,也没感觉太难受,以后我就天天在店里转圈快走,少坐着。我今天还想,身体不好,以后跟你爸出去旅游都没体力呢。

我:就是呀,你想想出去旅游,胖的和瘦的拍照,哪个好看?

妈咪:肯定瘦的好看呀,我明天就得把咱家称拿店里来,随时监督自己。

我:这次觉悟好高呀,那还有啥要注意的么?

妈咪:晚上回去水果也不吃了,果糖容易吸收,放在白天吃点不太甜的水果。

以前都是我在苦口婆心地说要做这做那,妈妈心不在焉地敷衍,这次角色反转来的太突然,真是让我开心到不行,也默默期望妈妈能坚持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在刚刚,妈妈给我发微信,说自己给爸爸削了水果,自己没有吃,早早的洗刷上床看书准备睡觉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次成功的谈话印证了GROW模型的可行性,以后我还要多和妈妈聊天强化一下,希望妈妈能够调整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

我已经学以致用了,亲爱的小伙伴,你开始行动了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