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证资料《综合素质》(自用)

职业理念: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实质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我根本宗旨。

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

范围: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而且适用于高等教育、还适用于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等于平均发展嘛?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的教学观)

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1、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

口诀:学习过人。


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潜能+进步+可塑性)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容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尊重学生的想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启示)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搞成人化教育)

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

德育体美劳

(二)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四、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教育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共同发展

口诀:两独一发加两全。


教师观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口诀:建研放促(见盐放醋)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口诀:尊因反合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97年修订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廉洁从教

二、《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年修订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由高到低: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终身学习、爱国守法。


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力

(一)教育教学权——最基本的职业权力

(二)科学研究权

(三)指导评价权

(四)报酬待遇权

(五)参与民主管理权

(六)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权力也是义务

提高业务水平,只是义务

学生的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公民权

(一)人身权

1、生命权健康权,2、姓名权,3、肖像权、4、名誉权,5、荣誉权,6、隐私权,7、人身自由权,8、人格尊严。

(二)财产权

1、财产所有权,2、继承权,3、受赠权,4、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力

1、参加教育教学权,2、获得经济资助权,3、获得学业证书权、4、申诉起诉权,5、受法定年限教育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第一部95年9月1日,教育的根本大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