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现象如何产生?

透视现象是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最直接影响透视现象的是观察者本身,即视点。

人类的视域通常是120°,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5°。当人两眼重合时视域为124°,单眼舒适视域为60°,也就是说观看到的物体和拍摄的照片以60°为最佳。因此,我们在做三维设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把镜头的视角设置在30°到60°之间最为适合。

这里涉及到透视学视角的学科,要论证需要一些实验和模拟来推敲证实,因为这一类学科关系到物理光学成像的原理,镜头与眼球的原理构造相似,而透视学视角会解决我们观察中的焦距、视域以及视角等复杂的问题。

如下图,我们先把视域圆锥体先隐藏,把透视画面当成一个透明的玻璃,透过玻璃去观察物体,我们对着物体的轮廓线在玻璃镜上描绘,使得他们重叠,那么玻璃镜上画的几何图就是观察物体的透视图形。例如图七,通过物体的轮廓与视点之间的连线,如物体为正方体,则有8条直线与视点连线,穿过透视画面对应8个点,其中以正方体的上底面abcd为例,通过连接对应于透视画面上的ABCD上的4个交点,然后再把这4个点连线。按照这样的规律,把8个点都连起来,最终形成透视画面中的二维正方体。通过这样的投射方法,把三维图像转换到二维画面中去,这样就是透视形成的规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