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作者:余华
余华凭借《活着》这本小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这之后,有人好奇它的版费有多少?
余华说,靠《活着》而活着。
这是一部催泪神作,仅仅12万字,写出了福贵悲苦的一生,写尽了人间沧桑。
未经苦难,哪有福贵?
余华在书中道尽了人生的本质。
读懂《活着》,才能化苦为乐,苦中作乐,更好地去生活。
01.
“生活再艰难也要为自己的生存做好打算,只要能活着”
有个叫福贵的年轻人,出身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生活在他看来就像是一连串无尽的盛宴。
他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懂珍惜,整日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
他的父亲为他操碎了心,母亲则日夜祈祷着儿子能够回头是岸。
然而,福贵根本听不进父母的唠叨,依旧我行我素。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豪赌后,他输光了自己所有的家产。
父亲因失望与愤怒而撒手人寰。
妻子家珍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回到了娘家。
福贵一下子跌落到谷底,才开始懂得生活的可贵。
日子一天天过去,为了养活自己,他也去租下五亩田耕种。
从小连锄头都没有拿过的福贵,干活比别人慢得多,割破手,砍伤脚都是常有的事。
他也不计较,抓一把泥一抹,接着干活。
每天天不亮起床下地。
天擦黑了才回到家,累得好像骨头都要散架了。
虽然土地并不肥沃,但每一寸都倾注了他的汗水。
跟娘相依为命,穿着破衣服,住着破房子,这样的福贵心里反倒踏实了。
生活从来不易,但只要还活着,就要为明天做好打算。
跌倒后再爬起来,不要一味的懊悔。
失去了一切的福贵明白,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不论环境多么难,只要努力向前,命运就不会关上所有的门。
人总是要在失去中学会珍惜,在困苦中学会生活。
福贵拿锄头的手,曾经只会玩骰子;脚下踩的泥土地,曾经是他最瞧不起的。
然而当一切变成现实,每一分努力换来一口饱饭,他才体会到,活着不是靠天上掉馅饼,而是靠脚踏实地。
累了,歇一歇;痛了,忍一忍;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光照进来。
02.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龙二精明狡猾,善于算计,半辈子都在赌场里混。
他一早就盯上了福贵家的豪宅和田地,一心盘算着怎么搞到手。
那天晚上,在赌场他先让福贵一路赢了几把,让福贵以为今晚的手气极佳,心里也飘飘然的时候,龙二开始认真了起来。
不断加大赌注,一盘盘的险胜,刺激地福贵把祖宅的地契都压在了赌桌上。
这时,龙二对跑堂使了个眼色,跑堂将热毛巾递给福贵擦脸。
趁着福贵擦脸的这个空档,龙二麻溜地换了牌。
这一局毫不意外地龙二赢了。
福贵从一个富有的地主之子变成了无依无靠的穷庄稼汉。
而龙二则摇身一变成了新的地主,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命运的轮盘不会总是偏向胜利的一方,等待龙二的将是更加残酷的命运转折。
龙二神气了没两年,赶上了土地改革。
地主家的土地全部上交归国家所有。
龙二不甘心拒绝将土地上交国家。
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最终龙二被定罪,判处死刑。
龙二在被押送的路上,看到路边站着的福贵,他哭着喊道,“我是替你去死的啊!”
你我皆凡人,都在这人世间走一遭,尔虞我诈,一切皆空。
做人要平常点,争得太狠,输的往往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到头来,输赢又有什么意义?
《道德经》有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比谁站得高,而是心里是否安宁。
平常心,是一生的修行。
懂得知足,是人生智慧的所在。
有时候,平凡才是最大的幸运。
不急不躁,不争不抢,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任何的虚妄都踏实。
争的尽头,是空。放下,才是满。
03.
“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净些”
福贵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明白钱来得难之又难。
他洗心革面,不再向从前那样随意过活。
每天的粗茶淡饭,让福贵变了样,精神也越发清净。
妻子家珍,从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千金,从小锦衣玉食。
嫁给福贵,家里败落后,不管日子多苦,她都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清爽。
就算衣服上补丁摞着补丁,也是干干净净的。
后来家珍病重需要卧床,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把自己梳理的干净整齐。
女儿凤霞出嫁后,福贵每次割了菜想去城里看女儿。
他都是先换上干净的衣裳鞋子,再出门。
干净,无关贫富,无关年龄。
杨绛先生说:
“人生,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你伤感的理由。”
人老了,或许力气不如年轻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自己敷衍了事。
干净,是对生活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体面。
把屋子打扫干净,把自己收拾清爽,就是在告诉这个世界:尽管生活有风雨,我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写在最后
人生总有风霜,总有意外,我们无法左右命运的起伏,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苦中找一丝甜,在难中觅一分乐。
在岁月的磨砺中,活出自己的光。
愿我们在平凡中找到幸福,在坎坷中学会释然。
无论生活多苦,都能用一颗坚强的心,把日子过得有光、有暖、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