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宠物以后,我才发现自己是控制狂

当我一只手就可以抓到你的时候,这种体型上的优势带来的是心理上的优越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欺软”的基因留在dna里

与宠物的相处方式或许暗示了我们的亲密关系模式

你认为你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吗?在养猫之前,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一天二十四小时,我有十六个小时和猫在一起,我们一起生活在混乱都市的一室一厅,空间只有50平,三面朝外的窗户,我的猫是一只混色小猫,身体纯白,头顶一片灰色斜刘海以及同款色块组成的尾巴。可以看得出,这不是什么人工培育筛选过的“陪伴型宠物”基因,这只是一只流浪的野猫在雨夜生下的孩子,奄奄一息之时被一个僧人所捡。我和僧人一面之缘,他邀请我去看他收养的小猫,仅一眼,我就决定带它回家,养猫人都知道,为了猫咪安全考虑,是一定要封窗的,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控制它,我认为只要它安全,它在家里可以做任何事,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回家之前,我在网上学习了很多关于猫咪的基础护理知识。同时网络上有很多对猫咪进行社会化训练的教程。教练说,能和人类无痛相处的猫咪,有一部分是社会化优秀的猫妈妈教的,如果它犯了错,比如咬人的时候,母猫会用嘴叼起它的后脖颈让它知道这样是错误的行为。但是这只小猫没有母猫的陪伴,一切都得我从头教起,有时候我会在心里想“它知道它只是一只猫吗?它会不会认为等它长大了,它就变成了我。”由于它的体型很小,所以刚开始相处的时候是十分容易的,我认为也许正是因为它没有和同类相处过,所以反而能更好的适应人类的生活习惯。但是随着它年龄的增长,DNA里的那些事儿也逐渐打破了我们相处的平衡。它喜欢“夜间狩猎”,这让我难以入睡,在玩耍时会把我的脚当成攻击对象,我开始试着学习如何让猫知道它犯了错,可是在猫的世界里,狩猎是天性,哪有什么对错可言呢?这是我第二次开始控制它。

  如果以上都只是养宠物的正常操作,目的是为了让宠物和家人能够更好相处,那么我的第三次控制行为让我意识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很多新手养猫人一样,我喜欢用玩具与零食和它互动。渐渐地,我的情感需求越来越高。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呼唤它,让它陪我玩,睡觉的之前要搂着它,无论它是否愿意,我都会尝试用零食引诱它出现。有一天,无论我怎么唤它,它都没有出来,我蹑手蹑脚在房间里逛了一圈,确认它趴在窗帘后面的飘窗上时,一把把它抓起来搂进怀里,它开始挣扎,爪子在我胸口乱蹬,最终难以抵抗长叹一口气,对着我的脸咬了我一口,我尖叫一声把它丢在地上,怒从心中来,大喊道:“我每天喂你吃,陪你玩,你就这样对我吗?你竟然咬我?我白养你了吗?”当我骂完这话,突然愣在原地,这熟悉的措辞,推动了我的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都很孤独,一边是独生子女家庭长大没有兄弟姐妹,另一边又在长大后不断放大原生家庭的痛苦慢慢疗愈,所以我们对婚育这件事避之不及,身边的朋友即使结了婚的,也非常抗拒生小孩,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怕自己成为不称职的父母。很多朋友都养上了猫猫狗狗,在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渐渐适应的除了主人身份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上的诉求被宠物替代。有一次我的朋友向我抱怨,他家猫只和他女朋友亲近,他愤愤道“明明我每天给它们喂食物,铲猫砂,我喊它就是不搭理我,我女朋友一叫就蹭过去。”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带了点醉意,别人喝醉了都是为了男女朋友吃醋,他喝醉了为了猫吃醋,非常幽默。细聊下去我发现他不止把猫当成了一种动物,更多的是私人物品,这种“私人”不是金钱界定的,而是“情感”界定的,他女朋友的存在刚好打破了他“私人领域”的边界,让他难以适从,我也见过几次他的猫,在相处的过程中,他的猫安静温顺且粘人。他在一旁依然对着猫略带醋意的说“嗷,我独自在家的时候你们就不粘人。”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他对猫的态度中看到了我爸对我的影子,那种源自于情感需求不被满足的占有欲我真的太熟悉。好像只是因为它们不会讲话,体型更小一点,我们这种情绪的表达就可以更肆意、更强烈。

  我非常建议大家在决定建立一段关系之前试着去养一只宠物,如今我的猫依然保留着猫的天性,偶尔也会在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地上破碎的杯子,我从怒吼它渐渐转变为把它抱起来看看有没有受伤的手指。网上不是流传着那些成年后依然走不出童年创伤的片段吗?我希望将来我会像对待小猫一样对我爱的人说“没关系哦,没有受伤,我们把它扫掉就可以了。”养猫这件事让我逐渐放下控制欲,开始用“对方也是独立个体”这个角度去思考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祝你们都会有一只宠物,祝你们都像宠物一样被爱,宠物毕竟“宠”在前,“物”在后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