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陈老师,小磊的手被浩浩夹到了,他一直在哭。”我正在改作业,孩子的声音钻进了我的耳朵里。
哭声拌杂着吵杂声,也由远及近传了过来。我还没起身,好几个孩子簇拥着哭成泪人的小磊就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
“浩浩关门,把小磊的手夹到了。”报告的同学又强调。
我看到小磊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的食指。仔细察看,发现一只手的食指指甲有一条紫色的印痕。
被夹到指甲,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那钻心的痛,至今还留在记忆里。怪不得小磊哭得这么伤心。
我把我的体验说了一下,然后对小磊和浩浩说:“被夹到很疼的,小磊现在还会疼对吧?”
小磊点点头,哭得没那么大声了。我拿过他的手指轻轻地吹了吹,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小磊点了点头。我顺势叫浩浩帮小磊吹吹。浩浩也算听话,马上吹了吹。小磊的哭声渐渐停了。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知道浩浩也不是故意的。让他俩分别说说可以吸取的经验。
浩浩说,以后要关门,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要看看有没有同学手放在门把或者门缝上?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先提醒他们拿开。
小磊没有说什么。
我问浩浩从小磊的角度能学到什么?好好说,以后手不能随便放在门缝里,窗户边也危险。
我问小磊,浩浩说的有没有道理?小磊点点头。我表扬了他们两个会处理事情。又关心了一下浩浩的手。问是否没那么疼了?
浩浩答,没那么疼了。
小磊向浩浩道歉后,就到班级准备上下一节课。两个人的情绪还算不错。上课后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我回顾整件事情,与孩子同在感,这一点做的还不错。小磊能感觉到自己的哭是被理解的,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所以他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我的同理心,浩浩也能感受得到,所以他对小磊特别理解,也更愿意为他做一些事。浩浩的真诚,也让小磊很快原谅了他。所以这件事情处理得比较快。两个孩子也能较快地从这种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进入课堂正常学习。
孩子们都很皮,每天各种摩擦都不少。除了教学,老师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孩子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如何引导他们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在问题中吸取教训,减少下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这个很重要。
最近在学习与孩子的对话,虽然具体的练习没有非常深入地去做,但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运用这些教练式的沟通方式。
有了这样的沟通方式,与孩子更容易建立链接。跟孩子的交流也更为顺畅。
今天还陪孩子们做了一些实验活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玩得很开心,说得也不错。挺喜欢孩子们这种状态的。
文末附上一张图片,大家看一看这两个半截瓶子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上什么内容要用到呢?文后留下你的看法,看谁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