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141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41

卷三·经脉第十

20/23


原文: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鼽”当作“鼻”——译者注)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原文译文对照:

~~~~~~~~~~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起始于本经飞阳穴,该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足太阳膀胱经自该穴分出别行络脉,并最终向内注入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阴肾经。

实则鼽(“鼽”当作“鼻”——译者注)窒、头背痛;

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走目内眦、络入鼻中、又络脑行头背,故该别络因邪气有余而为病时,会有鼻塞、头背作痛的证候;

虚则鼽衄。

该别络因正气虚少而为病时,则有鼻流清涕而塞不通、或流鼻血的证候。

取之所别也。

出现以上证候时,当取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阳穴(即飞扬穴)。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足少阳胆经的别络,起始于本经光明穴处。光明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足少阳胆经自此穴分出别行络脉,并最终向内注入与其相表里的足厥阴肝经,下行入络足背,行于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处。

实则厥;

故该别络因腰部以上邪气有余而为病时,以肝脉在下之故,当邪气有余之实证,会出现下肢逆冷的证候;

虚则痿躄、坐不能起。

该别络因腰部以下正气虚少而为病时,以肝脉在下之故,当正气虚少之虚证,会出现下肢痿软无力不能行走、难以从坐姿更换为站姿的证候。

取之所别也。

出现以上证候时,当取刺足少阳胆经之络穴光明穴。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

足阳明胃经的别络,起始于本经丰隆穴。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足阳明胃经自丰隆穴发出别行络脉,并最终向内注入与本经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

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该别行络脉又另有分支,沿胫骨外缘的下巨虚穴、条口穴、上巨虚穴、足三里穴等处,上行络入头颈部,与诸经脉气会合,再下行络入诸经之共同孔道的喉咽及缺盆穴。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

该别络及其分支受邪为病时,会出现胃气上逆,体现为喉咽肿大闭气、突然失声的证候;

实则狂癫;

该别络及其分支因邪气有余的实证而为病时,由于多余的邪气合并在头项部,故体现为神志失常的癫狂病;

虚则足不收、胫枯。

该别络及其分支因正气虚衰的虚证而为病时,由于脾胃主肉,脾经与胃经又经过小腿和两足,故会体现为两足肌肉松懈弛缓、不能向上抬举足部,及小腿肌肉枯萎的证候。

取之所别也。

出现以上证候时,当取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丰隆穴。

~~~~~~~~~~

老黄历择吉,2024.5.2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4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42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