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代存留养亲制度及其现代适用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特有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代社会中该制度虽被废止,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存在的价值。若将存留养亲制度适用于现代法治,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回归

一、存留养亲制度概述

存留养亲制度,是指我国古代已经被判处死刑、流刑、徒刑的罪犯,因父母或祖父母等尊亲属年纪较大或者患有疾病不能照顾自己,同时又没有成年子孙依靠时,官府按照相应的条件奏请,获得皇帝或者司法官吏的许可,让罪犯能够留在家中赡养年老的父母或者祖父母,而官府暂时对该罪犯延迟执行刑罚。等到年老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去世后,再次执行原来的刑罚,或者根据情况的不同再次审查原来判决的刑罚后执行新的刑罚。

该制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制度,是为了解决因判处刑罚而老无所养的情形所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该制度首次入律是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制定的《北魏律·法例》,到清末消亡时,一共存在了1400多年。

二、存留养亲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存留养亲”是一种为“孝”而设置的特殊司法制度。它的优点是将儒家孝道思想与法律制度紧密结合,以法律的强制力维护和成全孝道,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将孝道文化价值发扬光大,促进了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

“存留养亲”这一司法制度也有明显的弊端,最主要的是它为维护孝道而屈法。不容置疑的是,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道德的养成与遵守完全凭内心,只有当道德失灵的时候,才可由法律予以强制规范。一味地将道德上升为法律规范,难免会与法律发生冲突,不利于“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之效果彰显。

三、存留养亲制度的现代适用

存留养亲制度虽然被现代社会废止,但并不代表此制度没有合理性,将眼光从古代转移到现代,存留养亲制度在中国仍然有其存在价值。

(一)继承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自西汉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以来,孝道与法治如影随形,相互融合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法律伦常化的典范特征。而 “孝”文化是“存留养亲”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依据,这就为“存留养亲”制度现代化适用打下思想基础。“存留养亲”是“孝”文化的体现,是典型的儒家化的制度。将“存留养亲”引入法律中,将本属于犯人的责任划归本人,这样既减轻了社会与民众的压力,同时也给犯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避免家庭破裂,让家的温暖消融犯人心中作恶的冲动。

(二)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的现实需要

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窘境。当子女逐渐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老人对子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依附,还有精神上的依附,若子女因为犯罪被送进监狱,而老人们已经退休或没有劳动能力,他们的生活必须要靠社会和政府的救济。例如2010年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受害者张妙年幼的孩子永久地失去了母亲,药庆卫一家则因其子药家鑫被判死刑而变成了“失独家庭”。因此,如果有一种类似“存留养亲”制度的存在,将会大大减小社会的养老负担。而将社会的养老负担分给本应履行义务的犯人承担,既能减轻国家的养老压力又能通过犯人的劳动创造财富。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制度。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得以在中华大地绵延一千四百年之久。在古代社会它的存在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而这些合理性从今天看来依然有其可借鉴之处。国家需要与传统相结合的法律,何不引用这个在今天看来依旧能够使用的制度?当然,制度引用并非一蹴而就,立法仍然要亦步亦趋,小心行事。相信未来我们会有一个完善的法治国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32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9,392评论 0 5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11,051评论 3 8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12,14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