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九六零年,父亲23岁,被村上调到马路口一个叫潺溪坪的地方修水库。那时还是属于集体经济时期,不过当时的政策已不再要在食堂按工分吃饭,一天工作忙完后回到家可以忙点属于自己的一些小农,比如去山上挖野菜,开个荒什么的,算是农村责任到户的经济体制初步形式。
父亲做事一直都很勤快,不管是家里的事还是队上的事,以前在村队上调工时也是一人当先。在修水库时,第一天因做事卖力就上了光荣榜,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到了年底正碰上县建筑队在马路口修卫新茶厂,需要在本地招10个年青人为徒,上级领导考虑到因父亲在水库工作时的表现,遂推荐他去报名可以学点手艺,在那个年代里,能学到一门手艺就等于有了个谋生的机会,俗话讲的家有万两金,不如艺在身。于是父亲就填了申请表,到了61年开春,父亲正式成为县建筑队的一员。
建筑队里管教还是比较严格,可能也是有门手艺吧,那些师傅们的脾气也比较爆躁,对建筑工艺的要求也高,比如砌墙的方正,速度,高度等都要一条直线,打浆的多少也有要求,盖瓦的瓦片高低,上下线路都必须是一条直线,师傅们准备了一根绳子量一下,上下左右前后都平行了就可以了。刚入门的学徒哪里能全部达到那些要求?因此哪个徒弟做错了点什么或是在砌墙盖瓦时盖得不好时指责骂人是常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