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方,勤思考——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究竟误导了多少人?


前几天朋友送我一本书,说是很适合我看。看的过程中就发现作者的观点我不太认同,恰好在昨天跑步的时候听广播,听到主播谈论这本书,主播的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很是开心。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会思考,没有自己思想的动物,因为我很容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起初我看到书中观点不太认同,想着就只是看看就好。看到这文章,想要深入研究一番。

题目: 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究竟误导了多少人?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2007年出版的随笔记,当时上市半年销售就已百万,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看,是一本超级畅销书。

在这本书里,渡边淳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 钝感力,也就是与敏感相反的能力,并认为这种能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

01渡边淳一的观点

在现代社会中,性格敏感和心思敏锐的人容易受伤,我们要修炼自己的“钝感力”。

修炼钝感力会为我们带来如下好处:

1)从身体角度讲,钝感的人对蚊子叮咬毫无察觉,依然做着自己正在做的事,蚊子叮咬于他而言只似清风拂面。

2)从工作角度讲,如果被老板批评了,钝感的人根本不会将老板批评当一回事儿,很快就将老板批评忘到了脑后,他到时吃饭,到时睡觉,按时上班,照常工作,生活的十分自在。

3)从人际关系角度讲,钝感的人可能更能与朋友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也更不容易受到伤害。

4)从男女关系角度讲,钝感力能让两个人在恋爱中走得更远,也能帮人们在婚姻中走的更好。

02 这是一种误导的原因

原因一:每个人究竟是钝感还是敏感,这是人格特质,也是天赋特点,而人格特质往往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很难改变。

原因二: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是一把“双刃剑”。

钝感的好处,比如不易感知到各种各样的痛苦,很难感知到别人的负面情绪。

钝感的坏处,很难感知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很难体会到花的美、光影的跃动,也很难感知到别人的情绪,因此也就会有比较弱的同理心。

敏感的坏处,总能敏锐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身边人的情绪一旦不好,你就会受到影响,很难开心起来。总能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恶意、不满或负面情绪,于是就活得非常辛苦。

敏感的好处,比如:你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美、听到别人注意不到的旋律、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与满足。

敏感的人,痛苦和喜悦都是加倍的。

而从敏感转化到钝感,不仅是件极为困难的事,也是一件完全不必要的事,因为不论是钝感还是敏感,它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和坏处,它都是把“双刃剑”。

03 更有效的路径

1)用好并放大敏感带来的正面影响

2)减少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敏感”不等于“玻璃心”,不等于“情绪起伏不定”

因为从“敏锐的感知”到“被感知到的东西所伤害”之间存在着一个传递链。敏感可能会导致”玻璃心”,可能会导致“情绪起伏不定”,但是,它也可能不带来“玻璃心”,不带来“情绪起伏不定”。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或天赋特点,要做的是:深刻的理解它、不带评判的感受它,并最终接纳它、欣赏它、爱它。

然后,再好好思考一下:究竟都有哪些路径可以帮我们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用好和放大它的正面影响?

这才是正路,当你走在这条正路上时,你的痛苦会成倍的减少,你的喜悦会成倍的增加。

最后的话

看一件事,如果只看一面,那么你心智模式就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能看到两面,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看到两面,还能看的通透、直击本质,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够看得通透立体,同时还能想到踏实落地的解决之道,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已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与君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