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

本书综合了《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高能量姿势》《亲密关系》《高绩效教练》等这些书中的内容,其实原理都是想通的,只要按着几大关键点是联系就可以学会。

本书的书名“可复制的沟通力”足以说明这一点,确实可复制,但需要不断去刻意练习,尤其是在习惯了前半辈子任由自己的个性去沟通的方式,要尝试改变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口袋中,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中”。这两件事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

知识结构化,多学科支撑,层层探明沟通机理,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内容场景化,覆盖了90%沟通中常见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即学即用,成为高效沟通者。

樊登老师认为,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沟通的目的是尊重与合作,而非输赢。

本书有两大亮点:一是知识结构化,多学科支撑,层层探明沟通机理,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内容场景化,覆盖了90%沟通中常见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即学即用,成为高效沟通者。

沟通是一种情绪劳动,既然是劳动,就有可以习得的技巧。但仍然有不少人不把这当成一种技能,张嘴说话谁不会呢,无非就是一种天赋,就像身高、智商。这种想法并不正确。樊登老师这本书就是在传授沟通情绪的掌控技巧。

樊登老师从合作尊重、掌控情绪、了解需求、营造安全氛围、提问与倾听、肢体语言、善用文字等方面,从细节出发,让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复制”到他的沟通技巧。

高效沟通的三大要素:

一、有明确的沟通目标,“沟”是方法,“通”是目的;

二、善用语气、语调,共情沟通,要有同理心;

三、用肢体语言为沟通加分,沟通的总效果=7%的文字语言+38%的声调+55%的肢体语言。

沟通力也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它是一种经过后天刻意的科学训练就能够掌握的软实力。经过多年培训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积累,掌握高效沟通力的关键在于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路转换。既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又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即达到一种高效沟通的状态。有效沟通只是通过沟通行为让对方去执行和完成任务,高效沟通才是我们在沟通时要达到的目标。

只要用心不难发现,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说话沟通,只要我们在做事说话之前想一下是不是源自于“爱”,对方能不能感受到这份爱,对增进感情有没有好处,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沟通的目的是尊重与合作,而非输赢。

沟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对的,或者无原则地满足对方,只有寻求彼此间的合作和联结,让对方感觉你在关心他的感受、关注他的需求,你也很愿意为满足双方的需求而想办法,对方才能理解你的需求,并愿意和你一起解决冲突。

愿我们永远被爱包围!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只有不带评判地去观察,才会发现事件的真相。任何时候,放下自我,学会倾听,就是良性沟通的开始。

樊登用10堂课,介绍了2个原理,10个维度,19本参照书目清单,49个沟通工具与方法,来阐述如何做到高效沟通,读来颇有收获,感觉可以多读几遍,并将理论结合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沟通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