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请坐""请上坐”,人生际遇三境界,世人误此论炎凉,错!错!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传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这已是平常而又不错的人生相遇了。有邀坐并以茶相待,想想平生之中能有多少,你我皆素昧萍荷,能得此陌生之人相待,实在是幸哉乐哉,何故有炎凉之感。一般的素人相见,能有此等待遇,可以心慰了。


      此为人生际遇第一境界:素昧相知邀相坐,以茶相款涤风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


      此为人生际遇第二境界也。


      想必主持和尚阅人之多,阅事之广,博文见识之深,跟东坡先生晤谈,见来客谈吐非俗,文气罩身,自带光芒,非世间俗物之辈,自是内心顿生倾谈之意,倾交之愿。腹有诗书,气带光华如苏轼者,天底下能有几人。


      和尚虽不明来客身份,但仅从谈吐就可知对方非凡庸之人,故有让小和尚"请坐""敬茶”之礼待,而非世态炎凉之作态。


      试想,中国人强调对人热情,待人诚恳,但如果我们一见到陌生人就热情不得了,以当今时代看,不是传销就是骗子,或是要向你借钱的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古人言重了,今人也不傻。


      何况寺庙乃朝拜之地,每日香客云集,和尚若见人都热情相待,那寺庙岂不成了茶楼酒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此人生相遇第三境界也。


    我辈凡夫俗子亦遇之少矣。当得知来客是苏大文豪,主持和尚已是受宠若惊,苏轼平时出行也是吆五喝六,多有随行侍从或平生所交好友相行,如和尚佛印等。


      这一次算是微服私访,当身份亮明时主持和尚真的是有“蓬寺生辉”的荣耀,因为在古代有名人甚或皇族之人光临寺院,那是寺院的名头,苏轼的到来算是给寺庙作了名头广告,留下墨迹诗文自不在话下,这后面的事就印证了这些。


      况且对一代文豪的尊重也显示了寺庙也是文化礼教场所的担当。


        这第三际遇一般人难以遇到,不是别人不给你做,而是你自己达不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这最后的回报是苏轼拜访寺庙的收获,折射了一代文豪的胸襟气度,也是他作为大文豪可以傲骄的佐证,更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颠仆不破的真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用寺庙接待他的方式,不加一字就写成了一副工对完整而又诙谐有趣的对联,按苏轼洒脱的个性,也绝不是对寺庙和尚的嘲讽,顶多算是一个自我开解的玩笑。佛是苏轼一生心之所往之所,宽容是佛的本性,苏轼向佛,故无此心也。


      苏轼的这次寺庙之行如果我们抛开世态炎凉的陈论,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记取的道理:  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你必须是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所谓的世态炎凉只是我们的内心在作祟,世上没有,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鄙弃。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段时间茶诵曾给大家带来一篇《5个茶圣:5个站在最悲催茶人巅峰的男人》(敬请移步查阅),文中茶诵称苏东坡为“第二茶...
    茶诵阅读 5,595评论 0 7
  • 那个分兵的夜晚,长城脚下,北京密云的山谷里,己经很冷很冷,之前过了秦岭换上的棉衣己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矮胖少校...
    白鹭湖畔阅读 4,298评论 0 0
  • 1、感谢满眼春色,北京最美的季节让人心生繁花,谢谢! 2、感谢迪卡农卖场,给儿子买了一双很合适的鞋,以后可以经常光...
    哈哈飞80阅读 1,313评论 0 1
  • 可能是到了年末,大家基本都会进行年终总结反思,于是会遇到类似问题: 如果回到17或18岁,你会怎样选择? 如果时间...
    卮凪阅读 4,479评论 12 6
  • 喝了无数次关于兄弟友情的酒,抽了无数次关于兄弟友情的烟,我现在都不清楚兄弟的含义是什么,是一杯酒还是一根烟,或是...
    偶又然阅读 4,9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