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帕金森病归属于 “颤证”“痉证” 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痰内动等密切相关。中药治疗通过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化痰息风等治法改善症状,但疗程时长并非固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病情严重程度是关键影响因素。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症状较轻,肢体震颤、僵硬等表现尚不明显,此时中药干预相对容易,一般经过 1 - 3 个月的系统调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后续通过 3 - 6 个月巩固治疗,有望维持病情稳定。
而中晚期患者,病情复杂,症状多样且严重,不仅肢体运动障碍明显,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这类患者中药治疗疗程往往较长,通常需要持续 6 - 12 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逐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患者个体体质差异也不容忽视。身体素质较好、对药物吸收能力强的患者,见效相对较快,疗程可能缩短;而体质较弱,尤其是脾胃功能差,影响药物吸收的患者,中药起效较慢,治疗疗程也会相应延长。
此外,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多采用个体化辨证施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变化随时调整药方。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有助于缩短疗程。反之,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拉长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