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管理

此刻,我正坐在医院候诊区排号等待,昨晚通过某预约APP约了一个医生的号码,实话实说,有些事情搬到网上去办理以后节约了很多时间,不过看着大厅人来人往的候诊者,感觉到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通过电子网络解决的,必须是面对面的沟通和判断,才会有效果。

网络时代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多便利,以工作为例,以前很多事情都是当面沟通,不过现在很多沟通都转为了正式的邮件和非正式的QQ或者微信,上到管理者,下到一线员工,经常会看见大家埋头盯着手机或电脑,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应该就会有感觉这类网络沟通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先脑补一个画面:一位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开电脑收发邮件,用微信和客户联系感情,偶尔会通过电话和客户确认一些紧急的事情,几年下来,客户的满意度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业务可持续吗?客户的体验又会怎样?抛开个别2C类业务外,绝大多是2B业务经受不起这样的销售服务模式,因为过不了多久,客户就更换了那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

优质供应商有哪些特征?除了拥有知名的品牌和过硬的质量以及性价比以外,更多的是支持和服务能力,这其中就包括本地化的现场服务能力,当加入WTO以后,很多人都在讲全球化,殊不知全球化只是一个方向,本土化才是绝杀,无论是本土中小企业,还是巨无霸型的跨国公司,做好供应链和服务的本地化,才能把业务生根发芽,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线员工太依赖网络的问题显而易见,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层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依靠网络进行管理呢?每天收发邮件再加上看看各种市场分析报告和财务报表,这样就可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如果哪一家公司的高层领导者是这类工作方式,那将是企业的灾难,一个高层领导者除了管大事以外,还需要管理小事,中间的事可以让管理者去操心。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创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并临危受命挽救濒临破产的日航于生死存亡之际,仅仅用了一年就就扭亏为盈并成为全球盈利水平最好的航空公司,这样的经营丰功伟绩没有几个人在一生中能够实现,他的成功除了大家熟悉的敬天爱人之类的伟大之外,在具体经营中也提出“现场有神灵”的说法,这么说不是相信鬼神,而是对于一线现场的重视,那怕七十几岁的高龄,也坚持去现场和看账本,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

拥抱网络,但是不依赖网络,坚信现场和面对面沟通的价值,唯有如此,方能长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