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举精神火炬,在新时代山河间高扬青春战旗——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选调生奋进力量

历史的烽烟虽已远去,但精神的火炬愈发明亮。伟大抗战精神,这座由血与火熔铸的民族丰碑,其磅礴伟力穿越时空,依然激荡着新时代青年的内心。作为投身基层的选调生,我们当从中汲取不竭养分,让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成为青春征程上最鲜亮的底色。

深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为民情怀,在沃土中涵养信念根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回望烽火岁月,“沂蒙红嫂”以乳汁滋养战士生命,“小推车”推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用血肉之躯筑就了民族存续的钢铁长城。这深刻昭示:最炽热的爱国情怀,必落脚于最深沉的人民情怀;最磅礴的力量源泉,必蕴藏于最广大的群众之中。那“遍地英雄”,正是觉醒、奋起、奉献的人民群像。它生动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力量生于斯,智慧源于斯,胜利成于斯。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继承这份血脉相连的深情,意味着将“人民至上”刻入灵魂、融入实践。我们的“主战场”在田埂阡陌,在农家院落,要俯下身子,倾听那“稻菽”拔节声中蕴含的期盼,感受那“夕烟”袅袅里升腾的愁盼。当一项惠民政策如甘霖渗入心田,解了老乡紧锁的眉头;当一个特色产业如星火点燃希望,唤醒了沉寂乡村的活力——这便是对“为民服务”最质朴也最崇高的践行。唯有将双脚深深扎进基层沃土,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想一件事、同使一股劲,我们青春的理想之树,才能汲取最丰厚的养分,绽放出如金色稻浪般饱满而坚定的信念光芒。

淬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铮铮铁骨,在担当中挺起党员徽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中华儿女发出了震彻寰宇的呐喊。狼牙山巅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是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林海雪原杨靖宇胃中的草根棉絮,是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先烈用生命丈量的忠诚;“十万青年十万军”,是时代青年以热血书写的担当。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在焦土上挺立起民族的脊梁。这份“豁得出、顶得上、扛得住”的担当精神,早已融入党的红色基因。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从脱贫攻坚战场第一书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到抗疫前线“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鲜红手印,再到乡村振兴征程中“敢啃硬骨头”的先锋身影——那枚佩戴在胸前的党徽,始终是无声的冲锋号,是沉甸甸的责任状。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闯改革“深水区”,善解矛盾“方程式”,甘当发展“铺路石”。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去、顶得上来,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让青春在担当作为的烈火中百炼成钢,让胸前党徽在时代大潮中熠熠生辉。

砥砺“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必胜信念,在实干中续写春天故事。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为何最终胜利属于我们?这源于党的中流砥柱,源于人民的铜墙铁壁,源于正义事业的不可战胜。“自信挥戈能退日”,是洞悉历史规律的清醒,是坚信人民伟力的笃定,是持久战战略定力的生动体现。这份穿越战火硝烟的必胜信念,支撑中华民族迎来胜利的曙光。看今朝,北斗组网巡弋寰宇,“中国星”辉耀苍穹;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平湖泽被后世;雅江电站点亮雪域高原,清洁能源驱动未来……这些彪炳史册的成就,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发扬斗争精神、攻坚克难,以“挥戈退日”的气魄在神州大地上续写壮丽的“春天故事”。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青年选调生当赓续这份“战旗红”的信念与豪情,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投身伟大事业的洪流,于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精耕“希望田”,在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巧解“千千结”。每一个扎根一线的坚定身影,都是伟大事业长卷中不可或缺的奋斗笔触;每一滴挥洒在基层的辛勤汗水,终将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春潮。我们深信,只要信念如铁、担当如钢、实干如磐,定能在新时代的“山河”间,让那面象征着信念、担当与胜利的鲜红战旗永远高高飘扬!

从抗战烽烟中挺立的“英雄儿女”,到新时代奔赴“基层山海”的青春赶考人,伟大的精神谱系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让我们高擎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炬,深植为民情怀,淬炼担当铁骨,砥砺必胜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