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10000小时,是实打实的吗?

1.数量与质量

不以己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堆砌,便没有高楼大厦可说。

数量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毋庸置疑。

你可能会说写《飘》的作者并没有太多的作品。

但倘若“思考”和“观察”可以被量化,那么,你应该不会以这个作为反驳点了,对吗?

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方面是:

数量与质量应该是并行的,你在努力积累的每一块,都应该像是在塑造艺术品的用心态度。

就像人们喜欢说的10000个小时定律,我们在某个领域积累的每个小时,应该是有效的积累,只有专注用心,你所敲的代码,设计的交互原型才会一次比一次优秀,而不是原地踏步。

我提醒自己,应该随着积累的工作年限,工作技能,工作能力也在不缓于年龄成长的提升。

因为没有目标的随意堆砌,随着砖块的增多,最后输出的可能不是一栋集满智慧的大厦,而是一片堆砖区。


2.成功意味着冒险?

可能是年轻人,为了向别人或自己表明自己要达到某个目标的决心,先断了自己的后路。

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

因为没有了后路,使自己更加卯足了劲,一定要往目标的方向前进,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

也有断了后路,但久久不能再往前推进,落得进退两难的尴尬。

我在想,当你热衷于某件事物的时候,在非必须断自己后路的情况下,你尽管去做就足够了,这才是真正热爱某件事物的态度。

如果因为精力分配不均,不得不割舍,全身心投入到一方面事物上了,我想,到那时,你在舍弃一方的同时其实你也离另一方也不远了。

最怕的是,很多断了后路去做其他事情的人,也仅仅厌倦了他所断的路而已。

比如,有些人跳槽,“不行了,我要跳槽了,我要离职,然后再找一份工作。”

这时旁观的人可能会问“你可以在保证完成你现有工作的情况下,先尝试周末投投简历,看看情况再离职也不迟”
“啊,不行了,这公司我受不了了,我一定要立刻离职,这样我才能狠下心来找到一家更好的工作”

相信这样的事情,大家见怪不怪,可能是公司确实有问题,也可能是员工的问题。

如果是公司的问题,你逃离了,换了新的公司,运气好,开始步入正轨,要是运气不好呢?

如果是你的问题呢?换了公司,还是不爽,再跳,再换,中间耗费了不少适应的时间。

其实,身在职场,遇到事情不按自己的期望发展,是很正常的。

你应该表达自己的观点,年轻时,你不也是希望自己改变世界吗?

为什么现在遇到一点不适,就选择逃离了?

如果逃到火星,发现跟地球一模一样,你是不是还要逃到月球。

在你我还并非巅峰人物,并不需要做一些不得不断后路去冒险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用力向前进,应该就足够了吧。

当然,实在不合适的,刚分开还是得分开。

无勇的冒险,其实不能较坦诚的评估自己。

一直在下载与卸载“王者荣耀”之间徘徊的朋友们,其实对自己的目标,也不是很坚定吧。好了,不说了我要去下载三国杀了。


3.经验与直觉

直觉是可靠的,因为它的背后是大量的经验。

题主可能想表达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要掌握信息发展的方向,至少跟上。才能不落伍。

这应该是与时俱进吧。

与时俱进的态度,也是一种经验。

怎样不落伍呢?

持续保持对自己领域的新事物的了解

任何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做得事,已经是完美的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