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得了太阳中风,就是风邪侵袭了太阳经。出现拉肚子、反胃,说明邪气侵袭到了小肠,那机体要通过呕吐、拉肚子等方式将邪气排出去;如果体表的邪气,不管是通过发汗排出去了还是全部侵袭到小肠,反正体表的邪气没了;这样的话,机体就不需要再往体表供应能量了,只需要往体内发散能量,通过拉肚子、呕吐等方式将邪气排出去就可以好病了;而且也不用怕拉肚子或者呕吐,使得体表的邪气往体内侵袭了。患者出汗不多,而且定时发作,说明机体需要积攒一段时间的力量,才能将病理产物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去;而且病理产物排出的量不多,可见病理产物停滞程度很重,也提示发汗不是机体真正的意愿。还出现头痛,说明机体往体上、体表发散能量的力度较大,血液供给较多,导致组织和血管发生痉挛而产生疼痛;心下部位发满,达到发硬的程度,说明病理产物停滞的程度很重;胁下部位也有牵扯痛,说明这种病理产物的停滞达到了三焦部位,说明病理产物停滞的范围很大,不仅是小肠,都达到三焦了;干呕,说明病理产物无法通过拉肚子或者发汗的方式排出去,所以没办法才动用呕的方式排邪气;“短气”,说明病理产物停滞到三焦部位,所以膈肌的活动受限了,也说明病理产物停滞的范围很大,停滞的程度较重。虽然出汗但不怕冷,说明出汗不是因为体表有邪气,机体要通过发汗来排邪气;而是因为病理产物停滞的程度重,量也大,没法通过拉肚子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机体没办法,只能通过发汗的方式将病理产物排出体外,而且力量还不够,所以还要通过呕来排病理产物。导致这种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停滞在小肠到三焦这个部位的病理产物,无法通过拉肚子的方式被排出体外去;这也是为什么体表的邪气被排出去了,但仍然有出汗、头疼等症状的原因,所以讲“表解里未和”。治疗就应该通过拉肚子的方式,把停滞在小肠到三焦这个部位的病理产物,即病理性热和能量排出体外。能量其实就是带有能量的水分子,而停滞程度严重了,就成了高密度的水分子,就是水气;也就是说要把病理性热和水气排出体外,所以就用寒性的拉肚子的药了;再加上带咸味的药来减弱水分子的密度使能量密度减弱,使得能量能流动起来,便于排出体外;而且怕力量过重,就采用具有利尿和补体能作用的大枣,来缓解拉肚子的力度,相当于把拉肚子的力量进行了分流,所以不会影响排能量的进程,可谓一举两得。
方歌:大戟芫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得了太阳病,发汗是正确的治法;而医生给患者发汗后,患者出现发热、怕冷的症状,说明在发汗之前,应该是有无热恶寒的症状,说明是得了伤寒;也说明虽然发汗了,但体表的邪气没能被排出去。发汗完了病没好,医生就给患者拉肚子了,使得寒邪和体表的能量,一同随着拉肚子的进程而往小肠侵袭,进而形成了痞证。发汗的过程把体表的能量排出去了,拉肚子的过程把体内的能量排出去了;这样一来,体表和体内的能量都出现了匮乏,所以讲“表里俱虚”;而且营气和卫气同时被消耗掉了,所以讲“阴阳气并竭”。因为热能是机体生命状态的标志,好比生命力旺盛的人体温高,快死的人体温低;那机体的热量被大量消耗了,机体的生命状态也就下降了,所以机体的各种机能都处于抑制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独阴”。这时候用烧针给患者增加热能,那就看机体会有什么样的答复:出现胸烦是怎么回事呢?在机体生命状态低下的时候,温针应该会用在肾、脾等这种脏腑,毕竟是卫气和后天之本;当这些脏腑的机能有所提升后,会加强能量的产生和循环,那这里讲的能量就是卫气了。因为抵抗邪气是卫气起主导作用的,代表机体的免疫能力;而卫气出于下焦,后通过中焦和上焦输送到肺,再通过肺往眼睛供应,后顺着阴跷脉和阳跷脉输送到手脚的三阴三阳经而进行循环。能量供应到三焦后,就发生停滞而无法再往外发散出去,说明机体的生命状态仍然低下;而且面部是许多经络循行的部位,所以热量是高的;但面色青黄,说明没有热量活跃的迹象,代表整个脏腑经络系统的生命状态低下。皮肤不自主地出现痉挛,说明血液供应不足,组织血管发生痉挛了,仍然提示患者生命状态的低下,所以讲“难治”。面色微微发黄,说明经络有热量活跃的迹象;而且手脚是卫气往三阴三阳经运转的开始,手脚温乎,说明参与脏腑经络循环的卫气是比较旺盛的,所以讲“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