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初中学地理,对这句话没有太大的概念,只是为了考试,努力打着记忆战。
如果说人口基数大是指每天放学都有无数学生往校门口冲、每次中午的饭堂都必须抢着挤着打饭、每次大型活动都必须遵守规则一批一批地进场防止混乱……那我觉得这人口基数也还可以。
直到来了北京,我才真正理解“人口基数大”的内涵。
//////////
人多,车也多,北京“堵车”自然是不用说,“帝堵”的名号深入人心。
无论你开的兰博基尼还是大众本田,驶在北京五环里,该堵还是堵,该停还得停。
有时候,是一排排的车在一条正常来讲20秒就能过的桥上,慢悠悠地挪动,生生挪出一刻钟;
有时候,是卡在红绿灯交替之间,前一个绿灯看似近在眼前,偏偏你还没来得及挪到离十字路口近一点的位置,信号灯又骤然变红,再次变绿的时候,你眼睁睁看着前面的车趁着黄灯的交替期一脚油门踩了过去,到你又变成了红灯;
有时候是靠近热门景点的时候,车与行人并行而驰,速度相差无几,焉能辨我车下是车行道还是人行道?
有时候是节假日出行,从北京五环到北京郊区的距离,仿佛是从北京回一趟南方老家的高铁距离……
你以为路上堵车是最惨的,想换乘地铁?
TOO YOUNG TOO NAIVE.
如果换坐地铁,除了地铁“准时”这个优点,还有一堆问题等着你。首先,你得进站才能坐地铁。
周一上班的人儿们,总是比其他时候来得多一些猛一些,我一直不太明白,明明周一至周五都是工作日,周二至周五没觉着难以忍受的人多,怎么偏偏周一,全北京的人都集体出动一般。
为了控制人流,地铁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就将进站口用栏杆分隔出七拐八绕的几条通道,原本可以径直通往地铁站的路径,一下子远了10分钟的距离,大家全拥在地铁进站口,低头看着手里的手机,偶尔会心一笑,不紧不慢悠哉游哉地向前挪动,后面赶时间的人看得心里实在慌,却也只能配合他们一点一点前进,只等在进站之后脱离队伍使出洪荒之力疯狂奔向地铁的门。
你以为进不了站是最惨的?
TOO YOUNG TOO NAIVE.
你得想想怎么走上扶梯 OR 楼梯。
如果换乘站较长,你还得百米冲刺才能保证不用在扶梯口或者楼梯口排10分钟才最终踏上扶梯的第一个台阶。但,百米冲刺的绝不止你一人。且往往,小短腿的你没有百米冲刺的机会。明明扶梯近在眼前,却只能慢悠悠地跟着人流,一步步地朝它靠近,这是小短腿的我的常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懂得看到扶梯就能直接上去的日子是多么值得珍惜。
我有时候把等扶梯的过程看成一出爱情剧,想像自己想见的人就在扶梯口,你远远地透过一个个人头,可以隐隐约约瞥他一眼,然后一点点朝他靠近,内心一丝丝的小悸动,还算能缓解一点冗长的队伍带来的烦闷。
你以为好长时间才能上扶梯甚至楼梯是最惨的?
TOO YOUNG TOO NAIVE.
上完扶梯到了地铁门口你也不一定挤得上去。
你满怀期待地在上车的门口排着队,看着手表,心想只要赶上下一趟列车就能卡点到公司了。
车终于来了,你满心欢喜地拽紧自己的包,做好随时被身后人一拥而上顺便把你带上车的准备,等列车门开,你却发现站在你前面的人没有一点动静,他们一步都没有挪动。
你疑惑不解地望向刚停下的列车,发现这节车厢的乘客一个紧贴一个地站着,站在最外面的人要使劲儿抵着里边的人才可以不被列车车门夹住,列车上,就还剩一个5厘米长5厘米宽可以容纳一只踮起的脚尖的位置……
等车的人脸上都心照不宣地写着:等下一趟吧。
你以为挤不上地铁是最惨的,上了地铁就万事大吉了?
NONONO, TOO YOUNG TOO NAIVE.
地铁怪相就在你那节车厢等着你,任凭北京多少个冬夏春秋,它周一就等在那里,不离不弃。
它可能是你前方美丽时髦的小姐姐顺手撩头发刚好把发丝撩进你的嘴里;
也可能是前方比你高的大哥的强有力的胸膛,“温柔”地枕着你无处安放的小肥脸,把它挤成更肥的形状;
还有可能是不够你高的大叔,因为疲于生活几天未洗的油头赫然地矗立在你的鼻端,你还因为担心伤害他的自尊心,努力憋气努力控制住自己的面部表情故作镇定;
又有可能是一对腻腻歪歪的小情侣,他们一会靠在一起,一会嬉戏打闹,然后一不小心戳你一肘子,还一无所知异常沉浸地打情骂俏;
还有可能是提着行李箱上车的游客,他们把行李放在你跟前,你被后面的人挤着,又被前面的箱子挡着,被迫以迈克杰克逊的45度倾斜姿势试图艰难挺过地铁“死亡1小时”;
还有可能,你遇上一个“勿近我身”的地铁独行侠,他斜倚着地铁车门,双腿努力往前伸,给自己构造一个完美的个人空间,让他人的脚无处安放,要么选择挂在头顶的扶杆上双脚悬空,要么选择离开他;
也不排除会遇上“性情刚直”的乘车人,他们会死命用手肘抵着身前身后人,和地铁独行侠一样,脸上写满“勿近我身”,把你的前胸你的后背抵得生疼;
还有“地铁姻缘”天天在上演,偶尔,你会不得不和一个小哥哥/小姐姐相对而立,双方都假装越过对方看向身后,实则时刻提心吊胆,害怕/期待因为地铁行驶不稳或者周围的人的挤挤攘攘,你们俩会有一场猝不及防的亲密接触;
偶尔,你身前站着一个样貌俱佳身高过你一个头的小哥哥,你甚至还能幻想一出偶像剧,他一只手抓住头顶的扶杆,你恰好离他的胸膛只差两三厘米,这种过近的距离让你的少女心忍不住作巨浪翻腾;
更有甚者,你俩已经亲密接触,身后的拥挤导致你不得不把双手抬至胸前,以此隔开身体的直接接触,却被猛挤过来的乘客“成全“,完美地撞个满怀,双方却都无动于衷一般,继续自顾自地刷着手机
……
你以为挺过地铁“死亡1小时”就安然无恙了?
TOO YOUNG TOO NAIVE.
你得想好怎么穿越重重人群,在你想下的站点安全下车。
已经不止一次,看见地铁的门因为下车的人迟迟出不来上车的人又迟迟进不去持续响铃持续关不上,也经常,目睹下车不顺引发的“战争“。
最近的一次,是下车的时候,一位女性A和另一位女性B大打出手。A要在这一站下车,站在列车门口不需要下车的B直挺挺地站在车门正中间,A不满地推了一下B,B瞬间出离愤怒破口大骂,抓着一只脚已经迈出了车门的A不让她走,非抓着她道歉。列车关门警铃急促地响着,B不肯罢休,死死拽住A的包,地铁门也关不上,A也走不了,所有乘客也规劝不开。A气急败坏,扇了B一巴掌,B顺势把A一拖,A就成跪姿跪在了列车门口,两人扭成一团,伴随着警铃,互相殴打。她们看着,原本都是美丽得体的都市白领模样。
有个朋友有一次坐地铁上班,也是下车的时候一直下不去,列车关门铃声响起的时候她才费尽千辛万苦到达门口,一时慌乱的她,强行越过前边挡在门口的人,刚下车却发觉腿在刚刚强行越过挡着的东西的时候,折了,只好请假瘸着腿去了医院……
你以为下了地铁你就能顺利出地铁站了?
TOO YOUNG TOO NAIVE.
就怕你千辛万苦被人流拥下了车也没法儿立刻从闸机口离开。
跟着成群的人等扶梯上扶梯已经司空见惯,在办公区云集的地铁站,出站的闸机口又是一场漫长的等待。成群的人等在本就不够宽敞的出站口。
守规矩?排队?礼让老弱病残者?Almost nobody will. 对于需要打卡上班的通勤人员来说,闸机口是他们地铁大战的最后一战,成败(能否准时到公司)在此一举。四五个人同时紧盯着一个闸机口,比的就是谁最快掏出地铁卡。
最后,附上温馨提示,如果想在周一早高峰坐北京地铁:
种种尝试表明:带着厚度超过10厘米的任何物体进入北京周一早高峰的地铁,都是极不理智的举动,望君慎重。我曾经带过的鸡蛋卷饼下车后成了鸡蛋薄饼,一杯完整的豆浆全被挤洒出来,填满手提袋,连盖子都挤没了;
不要试图硬拔被夹住的头发,让它随遇而安吧,鄙人曾尝试把被别人的胸膛和自己的肩胛骨卡住的发丝抽出来,结果断了好几根;
远离涂了口红的美眉们,她的口红指不定在哪个站点就印在了你精致的衬衫上;
给自己预留15分钟进站出站上扶梯上车的时间;
为方便你我他,我们要努力从自身做起:
挤地铁不涂口红,涂了口红,记得远离白衬衫男士,让他们安全回家;
头发油了记得洗,为了某天遇到个鼻端刚好到你头的位置的小哥哥/小姐姐,给他们留下香香的体验,也为了即使不小心自己的头发迫不得已甩进别人嘴里,他吃进去的也是健康的味道;
乘扶梯若不赶时间,尽量站在右侧,给奔命赶地铁的人留出在扶梯左侧狂奔的空间;
不下车的话,努力往车厢中部走,不给需要下车的人制造障碍;
下车的话,不管多艰难,努力在到站前挤至门口,给下一站需要上车的人多一点上车时间;
//////////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周一过得好,本周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