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岁月是畅达的河流,无坚不摧,但它总模糊不掉一幅幅已入骨髓的剪影,模糊不掉灵魂深处的人。
奶奶离世16载有余,每当读到回忆录类的文章,总能从中共鸣出我与奶奶之间的点滴,以致泪水浸眶,不能自已。出现在记忆中最多的奶奶形象,是她健康时候的样子:个子不高,精精瘦瘦的,整天忙忙碌碌,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要不怎会五六十岁的人还和男劳动力一起挑上百斤的稻把子?上个世纪农村的老年人,没有保养自己的概念,一味地让自己身体处于散发劳累的状态。终有一次劳作时不慎摔倒至轻度脑溢血,奶奶中风了!自此与拐杖不离,与床榻为伴,再也不能去她喜欢的田间地头,想她那火急火燎的性格,是如何接受自己中风的事实……农村的医药条件极差,记得当时家里人去请来了赤脚医生,开了降压药,挂了几瓶水,剩下的就只能卧床静养,再无继续求医问药的条件了。也就在那时,才知道清瘦如此的一位老人,血压高指数竟高得吓人。
奶奶犯病初,我正念初中,住校,每逢周三周末回家才能见到她。她见我回去挺高兴,从床单下面翻出包钱的小方巾,慢慢打开,取出一些零钱,执意要给我,让我拿去买笔买本子,好好上学。那时的我介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自是不肯要奶奶的钱,奶奶哪里有钱,定是姑姑或是哪位叔叔因奶奶生病给她的,我坚决不要。而最终还是到了我手里,记不清当时怎样的一番拒绝与执意了。也许就像刚上小学时,奶经常在我上学前,偷偷拿出一个鸡蛋,让我到王强子家去换糖吃一样。也许就像每年端午节,偷偷送来的,只有我才有的咸鸡蛋一样。总之,那种偷偷的爱好像是不容拒绝的。一次次接受,慢慢成了一种习惯。那些年农村人的日子真是清苦,奶奶四个儿子,共九个孙子孙女,她没有办法个个去疼爱,爱的吝啬只因贫穷,不知道弟弟妹妹们能否明白这一点。而我,何其幸运,享受着这份独有的沉甸甸的爱!(明晚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