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下午均在图书馆度过,看了两个人的一生,纳兰容若、新凤霞,还看了几篇曾国藩的日记。纳兰是贾宝玉的原型,在佛教故事里经常这样说,修行好的高僧大德转世轮回的时候一般会出生在富贵人家,就是天潢贵胄之类的吧。我感觉这是愚民用的,让那些出身卑微的人不至于这么仇恨权贵,他们会想,啊,这些金光闪闪的人,上辈子其实是高僧大德,受万民供奉是应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佛说:是的。但是对比现实,二代权贵们往往匮乏同理心,所作所为跟高僧大德的标准背道而驰。况且,生于帝王家往往身不由己,活出松弛人设的也不多。纳兰容若,是最对应佛说的那类高僧大德投胎转世的贵公子形象。贾宝玉怎么被养大的,他大概就是那样,一个院子里几十个伺候的,出门就前呼后拥,他自己院子里的丫鬟他都认不全。纳兰的父亲就是清宫剧里大名鼎鼎的明珠,康熙、纳兰、曹寅,平时处的跟哥们一样,纳兰的身份有多尊贵就不说了。要说康熙选朋友眼睛也够毒的,他自己是千古一帝,他的朋友一个写词千古一绝,曹寅没点本事也入不了康熙的眼,自己虽比不过纳兰,把孙子曹雪芹提溜出来,三人也能继续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了。
纳兰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像烟花般绚烂,也像烟花般稍纵即逝。爱人的早逝,激发了他喷薄的创作欲,也思念的熬煎中,凝练出无数佳作。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刻骨铭心的。所有即将步入婚姻的人,如果褪去对方无关灵魂的那些世俗拥有,有几人还愿意继续念诵誓词?纳兰,将妻子的棺椁,停在一座寺院里一年,他也住进寺院,一年。他想一生一世一双人过完四季,超越了身份地位以及生死。在《浮生六记》里,大宅院里的夫妻是不能秀恩爱的,除了晚间,几乎不能单独共处一室,即便在回廊里迎头遇到,丈夫偷偷的掐一下妻子的手,妻子则惊慌失措的闪开,怕人看到了说自己有失妇德。纳兰家应该 也是如此,即便妻子生育了自己的孩子,可是俩人真正像一双人那样共度的时光却非常的少,所以纳兰用守着妻子 棺椁一年来弥补遗憾。这样的情痴,更像是高僧,让我联想到那位世间安得双全法的仓央嘉措。作为一个心底澄净的文坛巨擘,他应该对结党营私的俗事会产生深深的生理厌恶,对自己家族的命运担忧。他更像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合体,他的早夭,是上天的及时止损,不忍他在世间受过多的苦楚。
很多人觉得文人傻乎乎的,读书读傻了之类的。纳兰作为一个妥妥的贵公子,他难道不知道他即便什么都不做,就能享一生荣华吗? 但是他没有选择躺平。他身边有那么多成功人士,但是他竟然也能单凭自己的实力脱颖而出,他勇敢选择做自己。他有天赋,但是更多的,是他把精力放在了读书和读人上,他看到了妻子的好,他也品尝到了读书的好。
读书,是最快的提升人文修养的途径。最近听了王计如老师的一堂讲座,他是诗人,他的诗灵动飘逸,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他出生在一个贫穷且思想落后的村庄,青年时代写的小说都是一投即中,但是他当时为了做一个作家而将自己和外界进行了隔离,父亲受不了村里的流言蜚语,一气之下烧了他的所有书稿,并逼他发誓再也不投稿。他是个孝子,也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只好背起行囊和所有青年人一样出门打工。在工地,下了工以后,他跑步十公里到一个旧书摊蹭书看。蹭着看一本书看不完,第二天白天装沙子卸水泥的时候就自己编后面的情节。后来,他遇到了爱情,他比纳兰幸运,孩子都成年了,他还能继续守着妻子为妻子写诗,他也见缝插针的读书和写作,但是他还是依循当年对父亲的诺言,不投稿,只不过他有读者,他会将他写的文字读给工友们读给妻子,再将文稿投入火炉。他后来当了外卖员,在等餐、等单、电梯的间隙,没有纸笔和火炉,他用语音写诗录进了手机里,然后以储存为目的放到了网上。他没有意识到,投放到网上,也算投稿,于是他的读者们变成了无限量的网民,于是,他火了,火到了央视接受访谈,火到了春晚,给全国人民拜年。他的诗集出版了五本,他已经是一名职业作家了,可他依旧真实、淳朴、乐观、积极、善良,他脸上的风霜依旧在,可那纯真的笑容一直浮动着,丝毫不违和。他说他很骄傲的一件事是他在当外卖员期间差评是做少的,好评是最多的。还好,我内心想,大家还是认识他的,外卖服和风尘仆仆,都抵挡不住他一身的书卷气。
对于王计如老师来说,阅读是他生命当中最甜美的享受,我们不能去恭维他的勤奋,我们应该由衷钦佩他在苦难生活中想办法调和生命状态的那份坚持。当我们命运不济的时候,苦不堪言的时候,不要放弃滋润我们的生命,用任何你能想起来的办法来浇灌气息不够的生命力,找到你生命里的糖分,搅拌到你的生命里。
王老师蹭书读,要忍受书摊老板的嫌弃和白眼,所以会珍惜每分每秒的阅读,写作,要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人在做坏事的时候往往精神高度集中,所以他不知不觉中做的写作训练是顶级的,是无意为之。如果你没有这种机缘和异禀的天赋,你还有个学习对象,可以想想曾国藩,读他的日记,每一天似乎都在没苦硬吃。大年初一也没有休息,全是五更起床,尽管晚年还受失眠的之苦,也要保持五更起床,也就是四五点起床。晚上累了,如果实在看不下书,就拿出几卷诗词大声诵读,强迫自己读书。尤其是他去世前的那些日记:今日牙齿又脱落了几颗,因体力不支,今日读书时间太短,惭愧啊。惭愧啊,大家都是人,自己正直盛年,几十个三百六十五天里,没有一天能做到不被迫的情况下五更起床。一个人,没有天赋的情况下,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甚至没有政通人和的情况下,通过终身学习,通过刻板训练,竟然能达到曾子的高度。若你还有一些野心,若你的寿命还有的用,不妨试试,看看能发生什么。
我承认所谓的现代心理疾病,多多少少都与原生家庭脱不开关系。王计兵老师尽管出身贫寒,但是父母兄长之爱以及后来的妻子之爱都不少,在他的诗句中,你能感受到他饱满的灵魂除了阅读的滋养以外,更多的是亲人之爱的呵护。纳兰的成长环境应该也好,明珠作为父亲应该像贾政一样,即便差,也只能做诈尸一样的父亲,平时日理万机对孩子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就挥舞着大棒子要把人打死了事。纳兰如此争气,高考状元,又有康熙护着,应该没有原生家庭的问题,最后走入仕途,那也是明日之星,没人敢职场霸凌他。只是他的灵魂不如王老师粗粝和柔韧度高,就像天山雪莲一样高洁稀有,非纯净的雪水不可滋养。曾国藩的家境不上不下,家人是全力以赴支持他考公,从老家赶来的老爹看他在京城当官跟个愤青一样游手好闲夸夸其谈,连夜卷铺盖回家了,曾国藩在老爹的一顿棒喝下才如梦初醒,闭门谢客苦读圣贤,这才成就了后来的曾子,这样的爹也是世间罕有。
不过如果对比新凤霞,评剧皇后,作家,连黄永玉都尊敬的高贵女性,你的家庭再怎么糟糕,跟她比都弱爆了。天灾、人祸、战争、贫穷、疾病、运动,跟她的一生相伴相随,都跟家常便饭一样,比专业生病业余写作的史铁生还要凄惨,虽然没什么可比性,但是史铁生至少知道明天是吃药打针还是做手术,他还能对明天有个预判吧,他还能选选治疗方案吧,不要嫌弃我这样说史铁生,我爱他胜过曹雪芹。新凤霞是在旧社会的弄堂里长大的,能活下来就是命大,骆驼祥子里的小福子,是大多数普通女孩的宿命,新凤霞几乎多次游走在小福子命运的边缘。她却把自己锻造成评剧皇后,那可不是可以一夜爆红的行当,得拥有绝对的实力才行,这不是传奇,又是什么?
她是怎么练就一身功夫的呢?练功的苦楚都不算啥,真正令她不安的,是父母的百般阻挠,而且要挨饿,要挨打,要被不如她的小姐妹欺负,被所有人歧视。她的师傅,是她的二伯母,二伯母为人尖酸刻薄冷血,专门买一些小姑娘养着,学戏,学成的,卖给戏班,学不成的,卖到妓院。凤霞家七零八落,知道自己的命运要么是被父母通过婚配的方式卖掉,要么是中途因为各种形式凋零,越是漂亮的姑娘,越难以生存。除非有一技之长,有了价值,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戏子的地位还不如娼妓,是因为戏子更容易破坏社会稳定吗?比如有些家庭会因为戏子的介入而产生混乱,戏子虽然也迎来送往讨好势力权贵,但是她们因为从小吃苦受累练就了一身本领,不愿意将就自己,即便进入了家庭也很难融入森严的礼教家庭氛围,电影《霸王别姬》就是个例子,不能娶,就一起死,做个外室不行,男人娶老婆也不行。但是娼妓几乎进不了家庭,在社会上是开放性性资源,可能还能起到缓和群体性矛盾的地方,不会生出太多的社会矛盾,是一个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隔离的较远的区域。凤霞家祖上还是末流官宦人家,她的大伯也受了点教育,算是个孔乙己吧,大伯后来染上了大烟,去凤霞家乞讨,因为凤霞已经开始靠唱戏挣包银了。大伯即便伸手要钱,递钱的,都不能是凤霞,也不能是凤霞的母亲,他说女人碰过的钱,晦气。上哪说理去。
好在,一切都好起来了,正如凤霞想的那样,她有用,所以她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她来自于旧社会的最底层,亲眼目睹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被屠戮,一个高官太太摔死了一个婴儿扭头就走,一个好不容易被养大的弃婴被疾驰的车碾死,一个花季少女被恶霸们盯上,一个优秀的演员被大烟毁掉,一场大雨淹没了整条街道,所有人站在屋顶瑟瑟发抖时,伪政府过来的人把其中会唱戏的全都征走为那些因雨不能出门的无聊太太打发时间。人命,是最不值钱的,大多数人因为这种叫天天不应的现状折磨的麻木、冷漠甚至冷血。新凤霞犹如一团火焰,在漆黑的夜里,守护着自己,也守护着家人。读完她个人传记式散文集,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着一身红的女孩子,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奔跑不停不停地奔跑,所有的厄运即便已经触及她的衣袂,但就是扼不住她火热滚烫的喉咙和疯狂跃动的心脏,我的心紧紧揪着,快跑,快跑,快跑啊。
平息一下心情,我想说,我希望任何人都不用经历苦难也可以活得很好,但是没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又怎么锻造出各种各样的人格?你的每一个选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做什么想什么,都是你自己主观选择,跟那些影响命运的大事的抉择相比,平时的微不足道的选择依然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没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八九成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要怨怼命运的不公。
最近在刷《凡人修仙》,纯看杨洋不断解锁的造型解闷,我发现每次只要主角遇到危险,通过打拼,他的修行境界就能突破一点,或者捡捡别人剩下的装备。我刚开始还讨厌这个人设,好像每达到一个层级,马上就给自己树另外一个,始终不知道他的终点在哪,他也没想过自己的终点。一个著名的马拉松选手说,每次起跑自己的秘籍并不是立誓今天我要跑多远,而是把路途的每一个点都记下来,每跑到一个点,我就告诉自己,跑到下一个点就可以了,再跑一个点就可以了。《血战钢锯岭》中那个救人的军医,他连夜救下那些根本不可能被就下来的战友,每次救一个,他就告诉自己:再救一个就好,主啊,帮帮我,再一个。就这样,整整一夜过去,他把滞留在日军阵地的战友一个个的送到了安全地带,是一个人。这是真实的故事。一个人,究竟可以做成多少事儿,做成多大的事,日复一日的选择坚持,真的可以试试。
今早我又没有早起,昨晚刷手机了,但我不想放弃,码下这些文字,鼓励自己,就一天,睡不着,可以不早睡,但是要早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