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1. 不幸福的心理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这些原因又有一些共同点。典型的不幸福的人都是年轻时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他会因此更看重这些满足而不是别的,这让他的人生只有一个方向可走,同时,他过分强调了成功却将与成功相关的活动放到了对立面。

2.与世界历史上的很多时代一样,这种想法在今天依然普遍存在,即我们当中的智者都已看破过往的各种狂热,领悟到世上并无值得为之坚持的东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真的很不幸福,但他们却以痛苦为荣,认为痛苦是宇宙的本质,并且是被启蒙的人唯一明智的态度······我个人不认为痛苦的感觉有什么更高的合理性,相反,聪明人会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尽情快乐。

3. 他们之所以始终离不开跑步机,只是因为从未意识到,不停地奔跑并不能使他们向上一步。当然,我指的是那些较高层级的商人,他们已有较好的收入,如果愿意的话,足够他们维持生活。然而这样生活在他们看来是可耻的,好像临阵脱逃,但是当你问到他们的工作有何公益性,除了宣扬紧张生活的陈词滥调,他们必定无言以对。

4. 过分强调竞争获胜,直至将它视为幸福的主要源泉,这就种下了烦恼之根。我不否认,成功的感觉容易令人领略生活的乐趣。

5.诚然,任何一种职业的成功其中都含有竞争的成分,但与此同时,备受尊敬的东西却不只是成功,而是成功赖以实现的卓越。

6.在我看来,论及人类行为时,无聊这个要素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我认为,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它一直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现在更是如此。

7.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性。我想人类在狩猎时代会比后来更容易产生兴奋感。追逐让人兴奋,战争让人兴奋,求偶也让人兴奋。

8.想象一下,一个中世纪村庄里乏味的冬天,人们不会读也不会写,天黑之后只能依靠蜡烛的光亮,唯一不算寒冷刺骨的房间弥漫着柴火的浓烟。道路无法通行,所以几乎没有机会看到另一个村庄的人。“猎杀女巫”的活动成为冬夜里的唯一消遣,当然促成这项活动的原因很多,但无聊必定是其中之一。

9.理想总是远比理想主义者想象的难以实现。总之,昨夜越是销魂今晨就越是无聊。

10.或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不明智的。或许,无聊的某些成分本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任何人一遇机会都会本性流露。当土著人初次从白人手里尝到酒的滋味,他们终于明白了如何逃避经年累月的无聊,除非政府干涉,他们会狂饮烂醉。

11.一本从头到尾都光芒四射的小说基本可以肯定不是一部巨著。除了少数重要时刻,伟人们的生活同样平淡无奇。苏格拉底能够不时享用盛宴,且当毒药发作时,依然能在交谈中获得很大满足。但他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是和妻子珊西比一起平淡度过的,下午散个步,路上或能遇到几个朋友。

12.在成人眼里没什么让人兴奋的东西,可两岁的男孩在这里却表现出了神奇的狂喜,他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进草里,发出含混不清的欢乐的叫声。他的幸福体验是原始的、单纯的,也是巨大的。他的这种正在被满足的生命需要意义深远,假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很少能成为完善健全的人。

13.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宁静的生活,唯有宁静的气氛才能蕴含真正的幸福。

14.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另一个疲劳诱因,是不断遭遇陌生人。像其他动物一样,人的自然本能驱使他探究与他同类的每一个陌生者,以决定选择友好还是敌对的态度。那些在高峰时间乘坐地铁的人,不得不压抑自己这种本能,而压抑的结果是,他们对不情愿接近的所有陌生人产生了普遍的愤怒。

15.嫉妒是民主制的基础。赫拉克利特声称,以弗所的市民全都该被绞死,因为他们说“我们中间不应该有第一”。希腊城邦的民主运动想必也完全是被这种情绪所激励,现代民主也是如此。是的,有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认为,民主是最佳的治理形式。

16.嫉妒与不必要的谦虚有很大关系。谦虚被认为是美德,但我很怀疑,过分谦虚是否称得上美德。谦虚的人往往缺乏勇气,不敢尝试他们完全能够胜任的工作。谦虚的人认为自己比不上周围人。他们因此很容易嫉妒,并因嫉妒而不快,产生恶意。

17.在社会等级固化的时代,最低阶层不会嫉妒上层,只要他们依然认为贫富之别是上帝的安排。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尽管他们会嫉妒更走运的其他乞丐。现代世界中的社会地位的不稳定、民主化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学说,都大大延展了嫉妒的范围。

18.认为圣人不抽烟,这种观点的基础在于,认为圣人不会只为开心就去行某事。通行的道德观中的这种禁欲成分几乎成为一种无意识,但却以各种方式使我们的道德准则变得不理性。在一种合理的伦理观中,给别人包括给自己带来快乐,都该受到赞赏,只要这快乐不以使自己痛苦或使他人痛苦作代价。如果我们挣脱了禁欲主义,一个堪为楷模的有德之人定会允许我们享受所有美好事物,只要它利大于弊。

19.严肃地问问自己,年轻人接受的传统道德教育是否使这世界变得更好了。认真想想,一个世俗的道德楷模包含多少彻头彻尾的荒谬,再反思一下,在假象的道德危险被匪夷所思的愚昧严防死守时,一个成年人所面临的真正的道德危险却几乎未被提及。

20.但是,即便一个人真的违背了自己的理性原则,我也不认为罪恶感是帮助他改善生活的最好办法。罪恶感中存在某种轻贱、缺乏自尊的东西,而缺乏自尊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

21.罪恶感绝非美好生活的发端,实际上刚好相反。它会让人不快,让人自卑。

22.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放任理性发挥作用,它会扼杀一切深层次的情感。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对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完全错误的认识。激发情感并不是需要理性来完成的工作,尽管理性的一部分作用是寻找阻止情感产生的方法,如果这种情感会危害人的幸福感的话。

23.有四条一般性准则,充分理解这些准则的真谛便足以防止产生受害妄想。第一条: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象的那么无私。第二条:不要高估自己的价值。第三条:不要指望他人能像你关注自己那样关注你。第四条:不要以为大多数人都怀有特别的意图设法迫害你。我将依次简要解释它们。

24.正是由于这些观点分歧,有某种嗜好和信念的人会发现,自己在本群体中实际上是个异类,但在另一个群体中就完全是一个正常人。绝大多数人的不幸福,特别是青年人的,都是这么来的。青年人很容易认为他们熟悉的唯一环境就代表了整个世界。他们很难相信,在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群体中,他们担心离经叛道而不敢说出来的观点,会被看作人之常情。对世界的无知使人承受了大量无谓的痛苦,有时只限于青年时代,但贯穿一生的也不在少数。

25.如果工作需要他住在一个小地方,特别是他还必须对普通人保持尊敬的时候,比如医生或律师就大抵如此,他将会发现,他一辈子都得强迫自己在朝夕相处的人面前隐藏自己真正的嗜好和信仰。在地域辽阔的美国尤其如此。在东西南北某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会有一些孤独的人,他们从书里看到如果能去往某些地方自己将不再孤独,但他们没机会去往这些地方,连跟人倾心交谈的机会都没有。

26.所以,只要有可能,感觉自己与环境不相容的青年人就应该努力寻找其他工作,让自己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者,哪怕这工作会让你的收入减少很多。年轻人往往看不到这种可能性,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有限,以为走到哪里都有偏见,而他们在家里已经习惯了这种偏见。在这方面长辈们可以给予年轻人更多帮助,因为这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

27.对舆论的真正轻视既是一种力量,又是幸福的源泉。一个社会若全是不过分世俗的男女,那么比起千人一面的社会定要有趣得多。在前一种社会里每个人都能独立发展自己的个性,不同之处得以保留,与陌生人的相遇值得期待,因为他们不会是你已经见过的人的简单复制。贵族阶层的优点之一便是这个,因为出身决定了地位,所以乖张行为被允许存在。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正在失去这种社会自由的源泉,所以更应该清醒认识到整齐划一的危险性。

28.为什么说不高估自己的能力是幸福感的基础之一,这就是主要原因。低估自己的人会为成功喜出望外,高估自己的人会觉得失败出乎意料。前一种意外是愉快,后一种意外是难过。

29.兴致是幸福和健康的密钥,对男人如此,对女人也一样。

30.过于强大的自我是一座监狱,想充分享受世界就得逃出这监狱。拥有真正的情爱是一个人逃出了自我监狱的标志之一。仅仅接受爱还不够,接受爱还应激发出给予爱,只有这两种爱彼此对等,情爱才会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31.闲暇是文明的最高阶段,目前还没什么人能达到这个水平。更重要的是,选择本身就是一桩烦人事。除非主动性特别强,一般人最好还是听凭别人安排每时每刻该做什么,只要这安排不是太难接受。

32.人们渴求更高的收入既是渴求成功,也是渴求高收入能够带来的非常舒适的生活。只要工作能建立声望,无论是名满天下还是小有名气,它再乏味我们也能忍受。目标的持续性是幸福的本质要素之一,大多数人主要通过工作来保证这一点。

33.投身一项伟大的建设事业而能成功,由此获得的满足是生活为人提供的最大幸福,尽管遗憾的是只有卓越者才能得到这种高峰体验。成功完成一项重要工作而产生的幸福没人能够剥夺,除非事实证明工作本身有问题。

34.除非特殊情况,幸福不会像成熟的果实,仅靠天时地利就能自动掉进你的嘴巴。因此我将本书称作《幸福之路》。这个世界充满着或能或不能避免的不幸,身体疾病与心理紊乱,斗争、贫穷与仇怨,要想幸福就得找到方法去应对诸多让人不幸福的因由。

35.很大程度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善的生活。职业道德家们过于强调自我克制,这是搞错了重点。有意识的自我克制导致自我沉溺,敏感于自己做出的牺牲,因而往往不能实现眼前的目标,通常也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而是对外界的某种兴趣,它能让人率性而为做出某种行动,而专注于追求自己美德的人却只能在有意识地自我克制时才能做出同样的行动。

36.传统的道德家所提倡的生活态度与我所提倡的还有一点更微妙的区别。比如,传统的道德家会说爱应该是无私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没错,就是说,爱的自利性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但它无疑还是具有自利这样一种性质,一个人因此才会为爱情的成功而幸福。如果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求婚是衷心为了她的幸福,同时,认为这是她给了自己一个自我牺牲的最好机会,那我很怀疑这女人会不会感到满意。我们当然衷心希望所爱的人幸福,但是不能用别人的幸福代替我们自身的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