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背后就是两个字:利他


稻盛和夫说: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唯有强劲的树根,才能长出茂盛的叶;而腐烂的根,只能让叶不断枯败。人品好,路才会越走越宽。

利他,是人一个好品质,本质上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自我主义。

事实上,自己为别人做的任何一件事,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中性的,或是被别人转化为了好事,或是被别人转化成了坏事,这并不能由自己来决定。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善恶评判标准,只要是觉得这样做是对自己好,去做就行了。每个人只能依靠自己去转化自己所有的人生际遇,结果或好或坏,都只能归责于自己。

逐渐领悟了这一点,也逐渐做到了这一点,只专注于自己言行的因果,照见自己,这样活着,既保持了清醒,又得到了更多的轻松和自在。

稻盛和夫说:

人只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你让别人好过,自己才能好过。

你凡事顾全别人,其实也就是在成全自己。

说到底,所有大格局背后,都是一种利他

格局越小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

东野圭吾曾说:“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因为嫉妒,他们宁愿自己变得狠毒,也要把所有过得比他好的人,拉到自己的阴沟里来。

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欢诋毁、嫉妒,拆台鄙视,因为我不好,我也不想你好。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视别人的优秀,为不可饶恕的罪恶。

他人若过得好,他们就会心生嫉妒,心如刀绞。

在他们的眼中,幸福不在于自己得到,而在于别人得不到。

《红楼梦》中,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是一个善妒狠辣之人。

她见小妾香菱长得貌美,又深受众人喜爱,便设计毒杀香菱。

结果自己误服毒药,中毒身亡。

鲁迅先生曾犀利地指出:

“很多人都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自己没的,若别人有,自己就会心生恨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宁愿伤害自己,也要折磨别人。

这样的人,最先毁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为他人着想

《礼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越是大格局的人,越懂得为他人着想。

1973年的时候,曾爆发了一次石油危机。

当时,很多日本的企业都纷纷裁员,减少支出以求“保命”。

稻盛和夫所创的京瓷公司也受到了波及,订单直接锐减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很多人劝稻盛和夫赶紧裁员,他却回应说:

“如果能利用到员工的时候,就把他们找来用,当他们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把他们赶到街上去的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吗?”

在那段艰难的时期,稻盛和夫没有裁掉一个员工。

他让十分之一的人继续工作,剩下的人或学习,或打扫卫生,但工资还是照发。

员工们也因此对稻盛和夫感激不已,纷纷想办法,帮着公司度过了难关。

这个结果,也正应了稻盛和夫说的那句:“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当你凡事以他人需要为先,以别人利益为重时,你的福报和好运,也会源源而来。

马未都曾在一个乡下老人家里,看到一件难得的古物。

热爱收藏的他,便以可观的价格,从老人那里买了下来。

回到北京后,马未都又细细查验,发现这件古物的价值,远超自己之前所给的。

于是又立刻差人给老人送去了补偿金。

这事传开以后,马未都在收藏界有口皆碑,大家有好的藏品,也会第一时间选择与他合作。

爱因斯坦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持有利他心的人,眼里装着他人,心中藏着大爱。

在面对得与失的抉择时,他们往往更愿意去付出,去奉献。

这样的人,早晚会收到命运的馈赠。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老子说,先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把众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先,反而能得到众人的拥戴;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方能更好地保全自身。

《墨子》有言,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你获得的一切善报,皆源于你为别人创造的价值。

你为他人打的伞,来日都会化作为你遮雨的屋檐;

你为他人留的后路,最后也会变成你的康庄大道。

这世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极致的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所有大格局背后,都是一种利他

刘润在《底层逻辑》一书中,分析过人的三种心态:

第一种是鸡的心态,就是“你一定要输”;

这种心态的人,目光狭窄,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甚至可以伤人害己。

第二种是雀的心态,就是“我一定要赢”;

这种心态的人,虽不会故意伤害别人,但他目光短浅,喜欢单打独斗,最终也走不长远。

第三种则是鹰的心态,也就是“我们要一起赢”。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目光高远,格局远大。

他们懂得:这世上所有的成功,从不在于明争暗斗,而在于互相扶持。

很赞同一句话:“偶然的成功看运气,必然的成功看格局。”

一个人若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即便获得了一时的成功,最终也会一败涂地。

真正大格局的人,他们的人生信条永远都是:“我要赢,但我要身边的人一起赢。”

正是这种利他思维,才让他们的人生,有了更长远的发展。

有利他的格局,才会有利己的结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