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怎么写好教材解读文章?

文/杨芝兰

深入研读教材是备课的起点。怎么写好教材?解读文章首先要明确,写教材。解读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交流,而是为了推动自己思考,或者说与自己展开内心的对话。

所以,在刚开始尝试的阶段,不必纠结自己文笔不好,不懂得文章的章法等等。不要畏惧写不好。先树立一个观念,文章是给自己看的。其次,当成读后感来写。齐读教材文本,写文章。

以语文为例,读完课文,自己接收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有什么收获感受?文章试图传播什么思想情感?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或亮点?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想让学生学到什么?这些都是教材解读文章可以展开的内容。

再次在读后感的基调之上,融合教学问题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具体就是。前文提到的五个方面。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开掘。围绕目标预设教学程序。预设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教学评价与反馈等。这三点也可以看作是写好教材、解读文章的前提。

写教材、解读文章是深度贝壳的需要,当然要为实际的课堂效果服务。一堂课时间有限,目标明确,才可能保证教学有成效。对应到教材,解读文章就需要主题鲜明,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而标题的规定性,可以把思考聚焦到一个或两个点上,从而引向深入。文章主题一般是与教学目标的确定联系的。在通读教材,对文章的内容、思想、内涵等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之后,接下来就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课标的理解等,结合学生实际,判断这节课最适合教学生什么,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大致明确了方向之后,确定主题,开始细致深入的研读教材。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展开思考与分析,把备课关涉到的问题依依探讨明白。这就是写教材解读文章的一个大概思路。

主题明确了,思路清晰了,文章的展开就相对容易了。围绕这三个点,深入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搜索自己的认知内存,收集相关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由此可见,写好教材、解读文章的关键是两点。主题确定是否恰当。以及自己的认知内存是否丰厚。总之,写教材、解读文章,要立足于挖掘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过程的谋划。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掌握及运用知识、技能,感悟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并以知识技能学习为宅体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素养等。

这是写教材解读文章要深入思考的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