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生产的基本常识体系

——从读书笔记、知识卡片到知识体系

吴剑


(1.这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议题,估计后面会专题迭代写作。 20210327)



V1.0 - 20210326

今天思考一个关于智识生产的基本问题:有价值的智识生产问题体系到底是什么?忽然想到了联合国提出的4个学会的宏大和难以把握的实操性。

借用刚退休的黄峥的说法:相信简单与常识的力量。那么从基本认知角度,这一问题呈现的体系性表述大概率可能会是以下几个方面(学会系列):

1. 学会如何寻找类型信息并整理?

3个方面:信息渠道建立、搜索工具开发、整理工具应用

2.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

阅读能力和如何达到何种层次

3.学会如何做相关笔记

信息体系呈现(笔记库-知卡)和认知体系呈现(札记-多维认知模型)

4.学会如何输出并形成成果

产出成果、制作工具



V2.0 - 20210329

今天在前期翻看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厘清了如何做笔记这个问题。

做笔记类似于“威化饼”,其基本结构如下:

1.个人知识地图和事项知识地图。

2.原文引用。

3.个人理解和符号表达:将第三方知识转述为个人表达。

4.个人观点: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用于认知更新、建立新的认知链接并形成次级结构。

5.输出研究报告:通过写作,推动个人认知和体系性形成,并获得阶段性成果。

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何种工具”高质高效完成个人认知体系、事项认知体系以及笔记过程系统。


V3.0 -20210331

记笔记的图谱结构

1.时空维度

历史地理法

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

将方法和阶段性成果,依次展开和呈现


2.现实维度

矩阵表达法

研究对象为:学科类和事项类

依次分为3层:认知模型类:由概念和关系表达,构成系统。

                        实证研究类:影响因素和变量相互关系。

                        操作实践类:实施参数和具体步骤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3.社会组织层级维度

个人、家庭、社会组织、国家、人类


4.领域跨越

认知领域→实践领域

感知→认知→行动→目标→人生


5.记笔记的复杂性和有限性

记笔记只是构成认知更新的一个基础,整个过程,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结果,更可能是一种成果。

记笔记只解决认知领域的高度仿真问题,不解决现实世界的改变问题。

因此,从记笔记走到微习惯、微行动,不要沉醉在认知的有限世界里面,忘记了广大的现实世界。




V4.0 -20210401

记笔记包括了4个最常用的应用场景。

课堂笔记:互动、互助式学习场景,多人互动、信息传达;

自修笔记:个人独立知能提升学习场景;

专题研究输出笔记:专项问题研究、解决、以及输出场景;

行动笔记:个人或组织认知收束或实施步骤、规划场景。



V5.0 - 20210412

1.学习的两种模式:

儿童是基于好奇和对未知的探寻,学习和经历了,基本上都会留下记忆;

成人已经形成初步的世界观和较稳定的认知体系,后面的学习都是基于功用,通过价值判断和现实实用性的双重筛选模式才会在记忆中留下痕迹。

2.信息的分类:

按照直接和间接性分:

一次信息,即未脱离实际场景所产生的信息;

二次信息和多次信息,即脱离物质世界场景,经过符号加工和编辑的信息。

按照具体形态分:

碎片信息:无法短时间按照规律记忆的信息。

观点信息:因看法和对立产生的结论性信息,常常多种观点相互对立,没有唯一性。

程序信息:过程信息,通常在时空维度中展开,多数是多维化的信息以一维化的方式记录。

具体信息:专指性信息,通常直接与五感五识直接对应的信息

抽象信息:通过符号传达的可高度模型化一类具体信息的信息。



V6.0 - 20210414

我开始在梳理个人知识管理的脉络了。

近期看到了很有意思的合集,最有趣的是2011年重庆长安汽车出的一份《个人知识管理手册》。

通过历史性的梳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了个人知识管理很多向度性的回答,那一刻感慨,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https://wenku.baidu.com/view/d9eb7a3067ec102de2bd89b9.html



V7.0 - 20210415

重新看待个人知识管理,从社会群体范畴角度讲,即个体通过有限符号的近似计算,有效解决无限现实问题。即:对于无限现实问题,总存在一个有限近似解。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人的天性和社会功能集中反映。



V8.0 - 20211007

基于主题阅读和学习,可依赖的路径是自建知识图谱,通过关键字排序和关联算法,确定一系列核心概念群,梳理判断,由假设和实验结果支撑,最终推导出相关规律和原理,建立具有功能性的组块系统。、



V9.0 - 20220101

从英语的时间性到中文的空间性,拓展开来看待信息的两种状态。

一种是事物,是对静态的描述和所有因的最终指向;另外一种是事件,以动作为核心,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状态。



V10.0 - 20220124

RDF三元组:三元组是二元关系的最小的不可约表示。

这是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通向万物相连的基本模型,A与B产生联系的中间项。

这个概念也是构成知识图谱的最小基本单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