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家人——扬眉吐气

李荣跟着梁占江出了屋。这时候,二丫头已经直接上了车,坐在了车后排座,满脸的泪水,一言不发。

“老梁,你先等等,现在十一月份了,后面的天气会越来越冷,我这之前给二丫头到乡里赶集,买了两件毛衣,还有一个羽绒服和棉裤,我去柜子里找一下,这次带上。这柱子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不能指着他给二丫头送去了。”

“嫂子,不着急,您先去准备,我在院子里等一会儿。”梁占江说。

李荣赶紧回屋,拿着钥匙打开柜门,拿出衣服,慌忙中,只能找了一个干净的编织袋,装进去。之后转身来到院子里,把编织袋递给梁占江。

“嫂子,那就这样吧,我们得马上回去了。柱子回来后,您转告他,让他务必去我那一趟。二丫头这您也放心,我一定把她安全送回宿舍,她会想开的。”梁占江和李荣说着,打开车门,上了车。

“老梁,那你就多费心了,谢谢哈。你这待的时间短,我也没有准备点鸡蛋啥的带回去。”李荣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嫂子,别这么客气,那就这么着,我们先走了。”说完,梁占江示意司机开车。车启动了,梁占江关上门,摇下车窗,跟李荣挥手示意。李荣点了点头,朝后车窗看去,后车窗关着,二丫头并没有打开车窗,她知道二丫头在生气,可是她这个当妈的又何尝不心疼。她一边挥手,一边流着眼泪,又怕梁占江看到她哭哭啼啼的不好,只能赶紧擦去眼泪,可是泪水还是不听使唤肆意的流淌。

很快,车就开出了院子,开上了门前的小路,李荣和田老太太、田福还有几个孩子一直跟在后面,直到车慢慢开远了,看不见踪影。

二丫头坐在车里,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家,渐渐远去的这个小乡村,她泪水滂沱。她并没有生妈妈的气,她知道妈妈的苦心,她发火,其实也许在生自己的气,也许她只是为自己这种对家的想念、对父母的想念,却不能换来一天相处的时间而懊恼,她只是想发泄一下这种无奈的情绪。她可怜妈妈,儿女在外,没有不担心孩子的父母,特别是李荣这种天生胆小,柔弱的母亲,更是每天都在为只身在外的二丫头担心。但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目前只能割舍,只能选择放手让孩子去外面闯。二丫头不知道李荣是战胜了多少怯懦,才能做到这一步。

“玉英,别生你妈妈的气,她也不容易。这是她给你带的衣服,下车的时候记得拿着。”过了好一会儿,梁占江才说了这么一句话,把衣服递给了二丫头。

“梁叔,我懂。”二丫头接过东西,没有多说什么。梁占江能理解二丫头,也能理解李荣,更能理解这个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七口之家。他知道自己无需多说什么,所以就没再规劝。回去的路上,每个人都很沉默,各自想着心事。一个小时的路程并不长,很快就到了县城,司机直接把车开到了二中宿舍门前。梁占江先下了车,帮二丫头开了门。二丫头跳下车,微笑着,她对人一直是这样。

“回去吧。下次有机会,再带你回去。”梁占江说道。“谢谢梁叔,再见。”二丫头和梁占江挥了挥手,走回宿舍。梁占江见二丫头进了宿舍门,就上车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二丫头又开始了每日简单重复的生活。学习、考试,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第三次考试,也就是第一学期的第二次月考,二丫头依旧是考了第一名。二丫头逐渐找回了读小学时候的感觉,她依旧是那个佼佼者。这期间,二丫头的老奶来学校看过二丫头一次,带来了一些衣服、棉鞋和日常应用之物。

三个星期后,田柱子忙完田荣那边的事儿,回了家,李荣把二丫头回家的事以及梁占江来家里的事情说了。田柱子专门挑了周五,一方面去粮库找梁占江,商量收粮的事情,一方面想接二丫头回家待一天。他知道二丫头一个人在学校熬的挺苦的。

见完梁占江后,田柱子来到二中,等到大家放学后,他来找二丫头,说明天可以带她一起回家看看,周日再送她回学校,让二丫头晚上收拾点东西,他明天一早就来接她,这样他俩能坐最早的一班客车回家。二丫头高兴坏了,晚上回到宿舍,收拾了好多书,当然还有她心爱的成绩单。虽然她知道,估计没有时间学习,但是还是把书都带上,心里踏实。

第二天一早七点左右,田柱子来到宿舍找二丫头,两个人没有吃饭,直接赶往车站,坐当天第一班车回家。

下了车之后,田柱子和二丫头还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家。

田柱子说,“把书包给我,我替你背着。”“爸,没事儿,我能背动。”二丫头说道。“给我吧,这十多里路呢,太远了。”说完,田柱子把书包从二丫头肩头上拿下来,和自己手里的编织袋绑在一起,搭在自己肩膀扛着。

十二月初的东北,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十几度。田柱子穿着军大衣和棉鞋,二丫头穿着上次李荣给带的羽绒服和棉裤,二人并排走在回家的土路上。刚下车的时候,二人都感觉冷风袭人,就加紧了回家的脚步。走了一阵后,慢慢的适应了外部的寒冷环境,身体也慢慢暖和起了。

“二丫,这两次考试怎么样?”田柱子问道,嘴边飘着白色的哈气。田柱子应该快两个月额没见面了,所以还不知道二丫头这两次考试的成绩。

“爸,这两次还是第一名。”二丫头骄傲地说,这次她并没有怪田柱子,她知道父亲不善言辞,他如果不问成绩,估计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总分都多少啊,单科多少?”田柱子问。

二丫头一一回答着,田柱子说,总分比上次高了,数学成绩比上次降了两分,英语比上次高了,语文……田柱子把二丫头的上次成绩记得清清楚楚。问完二丫头的,又问其他同学的成绩,田柱子好像把二丫头第一次考试成绩单印在脑子里一样。每个人他都想看看成绩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于父亲的记忆力,二丫头一直是非常佩服的。

父女二人一路就这么聊着,时间过得很快,八点多,就到家了。进屋后,二丫头的围巾,田柱子的帽子,都上了一层白霜,眉毛都白了。李荣赶紧让俩人把外套脱了,先上炕头暖和了一会儿,才拿来洗脸盆,从暖壶倒了一点热水,有去厨房舀了凉水兑了一下,让田柱子和二丫头洗脸洗手。

“老丫,去放桌子,让你爸和你二姐先吃点。之后,一会儿还得去你姥姥家坐席呢。”李荣说道。

“去姥姥坐席?谁结婚啊?”二丫头问。

“你五队你姥姥家,你老舅结婚。”李荣说。李荣因为有两个母亲,一个亲生的,一个是养母,孩子们都叫姥姥,但是为了区分,就用两家的地理位置来区分。住在五队的姥姥,是二丫头的亲姥姥,李荣的亲妈,那这个舅舅也就是二丫头的亲老舅。

“哦,我老舅都结婚了啊,我舅妈哪里的啊?”二丫头问。

“隔壁村的。”李荣说着,这时候,老丫头已经把炕桌放好了。从锅里端上来一盆大米饭,还有一碗白菜。李荣知道田柱子和二丫头要回来,所以吃完早饭,就把饭菜放锅里热着,他们大家,歇一会儿就可以吃了。田柱子和二丫头上桌开吃吃起来。

“妈,我这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得到我姥姥家折腾一趟,再不我就不去了。你和我爸去就行了。”二丫头一边吃,一边说道。因为李荣身世的特殊性,导致孩子们跟两个姥姥以及两个姥姥家的孩子,也就是姨妈和舅舅都不是那么亲。

“那怎么行,你五队姥姥知道你要回来,专门叮嘱要让你过去,你舅妈要给你点烟的。”李荣说道。

“啥,给我点烟,我又不会抽烟,再说了,我是晚辈,为啥还要给我点烟。”二丫头不解地问道。

“新娘子给晚辈点烟,这个晚辈要找一个聪明伶俐的、长得好看的,这样她生下来的孩子就跟这个人像。大伙儿都知道你一直学习都很好,现在去县城读书了,成绩还是很好,所以他们都坚持说要给你点烟。你这要是不回来也就算了,这次正好赶上了,一定得去。”李荣说。其实,李荣也希望二丫头去,这是给她长脸的时候。现在她家日子过得虽然紧吧一些,但是孩子们学习都很好,在村里已经出了名,谁见谁夸,每次李荣只是笑笑,嘴上不说啥,但是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这次亲妈主动跟她说,想让新娘个给二丫头点烟,那也是对二丫头的认可,觉得二丫头优秀。作为二丫头的母亲,她当然高兴,也是她扬眉吐气的机会。

二丫头没法拒绝,只能和田柱子匆匆吃了一点饭,去东头五队姥姥家参加舅舅的婚礼。李荣、田柱子、二丫头还有田小子四个人去了,三孩儿和老丫留在家里看家。

婚礼办的挺热闹,左邻右舍,亲戚里道,都来道和。李荣、田柱子不善言谈,领着二丫头和田小子在屋里站着,炕上坐的都是年长的人,一边唠嗑,一边抽烟,嗑瓜子。唠嗑的焦点就是老田家那帮学习厉害孩子们。每个进屋的人,都啧啧的夸奖,说田柱子和李荣能干,脑袋好使,养了一帮有出息的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梁爽和二丫头传达他爸爸老梁梁占江要接二丫头回老家的消息是周二,二丫头知道之后,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每天数着分钟过日...
    二丫头226阅读 630评论 0 13
  • 田柱子家的房子刚刚落成,很多收尾工作还在进行中,田柱子就接到了梁占江的电话,说他儿子梁爽要过来玩几天。一打上次寒假...
    二丫头226阅读 446评论 0 6
  • 田柱子送完孩子上学,才拿着扫帚,回到家吃饭。一早上折腾,他也饿坏了,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着吃着他突然想起梁占江跟他...
    二丫头226阅读 1,026评论 0 9
  • 时间过得飞快,秋收之后,田柱子又开始收粮,由于今年秋天雨水多,所以粮食大多比较潮湿。田柱子看各家的粮食水分都挺高,...
    二丫头226阅读 280评论 0 4
  • 两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梁占江期间还给田柱子打了电话,问梁爽在农村呆的怎么样,有没有闯祸。田柱子说,一切都很好。等...
    二丫头226阅读 427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