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理解,为啥别人家孩子都成绩那么好

《friends》

刚去做了个头发,三小时过去了,外面下着濛濛细雨。这家理发店我和我妈常去,所以理发店老板主动提出送我去车站。

路上我们聊到他儿子,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他儿子还是个小不点,而今已是初二的青春高大小伙。学街舞,身型瘦削,发型自然很潮,穿搭也颇有品味。


“哎呀,他现在到了青春叛逆期了,听到他刚跟他妈吵架吗?最近都是因为这事,他有早恋的迹象!”

原来学街舞的小伙在学校深受女孩喜欢,小伙高冷,但其中一个女孩还是获得了他的青睐,两人“谈起了恋爱”。

“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了撒。”我说

“他自己也是这么说的噢,说妈我晓得,心里有数。”理发店老板说。


老板说他儿子成绩还行,都说到这了我当然得问一句,有多好,让老父亲秀秀。

这一下还真把我秀到了,年级十几名,还是在实验初中,我们这最好的初中。要知道我初中是在另一所初中,虽然也是年级前几十,但我那所中学的第一在小伙读的初中只能排年级十几…….

“那这是要上孝高的料啊!”我惊呼。

老父亲得意、克制又担忧的说,不知道能不能保持诶。


咋都这么能读书啊?我突然感觉一些自己做生意的,孩子成绩都挺好。

我和我妈常去的一家服装店,老板娘的儿子比我小一岁,211。

我和我妈常去的另一家服装店,老板娘的儿子,211。

我以前学车时碰到的一个去国外跑建筑的工人大哥,家老有钱,儿子武大,985。


前几天刚查到全国/全省重点大学(211及以上)高考录取率为5%的我就纳闷了,全国、各省上重点大学的也就那么5%,全市也就那么一丢丢,咋搁我这一碰到就是一个?

想来想去还是幸存者偏差,别人家孩子没考上211的说了我也记不住,这些年碰到的这么几个突出案例让我给记住了,就有了一种满地211的错觉。


能吸引人们关注点的永远是那么5%,虽然数量上他们不占优,但他们的声浪太强,人们轻而易举的就能记住。

学历有用吗?最近考研国家线一出,我身边也还有考研的朋友,所以学历这件事又在撩拨我的心弦。


“学历到底有没有用?”

高学历的人是不会搜这种问题的,真正觉得有用的早就在默默蓄力改善学历。又不准备改善自己学历,又渴望这种不改变得到认同和作证的人,才会去搜集这些故事。


无非是想寻找一个盖棺定论的“学历无用”,换一个自我认同/心安罢了。我倒不鄙夷这种行为,毕竟当学历焦虑将我的生活啄的千疮百孔时,我需要这味麻痹药告诉我学历不重要。


你可以为学历焦虑,没关系,学历就是沿袭科举制度下的我天朝大国划分人才最直接的方式。但你不能把所有生活的难题都归结于学历,单一的学历焦虑,可以,非重点的95%在这个上位者音浪太强的时代很难不焦虑。

什么时候需要警惕呢?

当你觉得“我….不好,都是因为/一定是因为学历”,或者“要是我有了学历,就能…..”,当学历成为唯一归因或者逃避借口时,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了。


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要有xx倚身”才能完成的,也没有什么认可必须要有学历的加冕。

焦虑着,但也努力着;听5%的故事,认清95%的事实。


别人的音浪再大,我们仍有自己的光亮处要抵达。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