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稀缺”看亲密关系中的“色难”

“色难”是千古难题,今天我从“稀缺”的角度来分析。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

从点滴做起

我也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对别人好,而对自己的亲人,却往往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恶语中伤更有甚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痛。

一个小伙子因生意失败回家对母亲出言伤人,母亲回房后,羞辱难当,从窗口纵身一跃,离开了这个伤心的世界。一个因父母不让看电视而离家出走的少年,走投无路的时候面对赠与自己馒头的老爷爷,却声称老爷爷是对他最好的人,要照顾老爷爷一辈子,但却对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父母怀恨在心。极具讽刺意味。

不光对父母,兄弟姐妹,夫妻,甚至包括好朋友都很容易会有“色难”。

一句自认为放之亲密关系而皆准的麻痹自己放肆任性的理由是:我就这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对于陌生人或者说亲密关系以外的人,我们反而会清醒的认为:人家又不是我肚里的蛔虫,又不了解我的脾气,不知者无罪嘛,所以我们反而可以与别人和颜悦色的沟通交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近接触了一个概念“稀缺”。物以稀为贵,反过来说,当认为某个事物不稀缺的时候,我们就不懂珍惜了。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

稀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第二是人的需求,其实是无限的。

在亲密关系中,你很需要亲人朋友的爱,但是其他人并不需要你的亲人朋友的爱,也就是说,你需要的别人不会跟你抢。还有,你不会轻易的失去这种爱,无论你如何肆无忌惮,如何恣意妄为,亲人依然是你的亲人,依然无私的爱着你。所以你渐渐感受不到这种爱的稀缺性,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所以也就不愿意去花精力去经营亲密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亲密关系成了“色难”的重灾区。

不要等到晚了,才想起来后悔

“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不要太低估亲密关系中爱的稀缺性,珍惜所拥有的,在亲密关系中和颜悦色,温柔相待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18评论 1 16
  • 一般做成功的企业简单说就是:遵循、顺应、践行自然的根本规律;认识人性,还原人性,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力。 ...
    吴桂斌阅读 3,942评论 0 1
  • 《走进魔法店》阅读笔记 叶辰亮 阅读进度:P121-267(完)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道格医生的求...
    亮晶晶闪亮亮阅读 1,2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