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吴军博士的书,从《浪潮之巅》到《数学之美》,再读了《文明之光》这四册。书中将技术史与文化史巧妙融合,精炼、易懂地描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这里摘录部分内容作为笔记,如果大家觉得也有趣,建议看更有趣、更详实的原著。
绘画界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都有啥特点?
简单的说,它们是一次次升华。绘画史上的很多突破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先前艺术风格和流派否定的基础上的,在这一点上,艺术和科学有相通之处。
在人类的绘画史上有过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19世纪的法国。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精髓是讲究布局的平衡,画面线条的清晰,以及色彩鲜
艳。绘画的题材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的传说,以及现实的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既没有宗教题材,也没有男欢女爱。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不论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都具有英雄气概。强调绘画艺术必须是严肃的、雄伟的、有感染力的。同时它包含着生活的真理,把握着时代的脉博。它应该用来讴歌和赞美英雄,通过艺术和激情唤起民众。古典主义在创作技巧上要求线条准确,因此非常强调素描的基本功。
浪漫主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整个欧洲都在强调个性解放,因此,中规中矩的古典主义作品就被浪漫主义的绘画取代了。在创作技巧上,浪漫主义强调色彩,而非线条。与古典主义时期画家通常就事论事地记载史实不同,在浪漫主义时期,绘画的内容常常是画家表达内心的手段,因此绘画色彩对比强烈,笔法奔放,整个画面富于戏剧性变化。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出现不仅是绘画发展的需求,也和法国的时代背景有关。1848年拿破仓三世当政之后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和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劳资矛盾加剧,贫富分化加剧。在这一时期,法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比如文学和艺术,对现实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抨击。现实主义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到了现实主义时期,绘画已经完全脱离了各种条条框框,成为画家表现自我感受,反映社会生活的工具。
印象派
印象派在绘画上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对光线和颜色的处理。在19世纪初期之前,画家们对绘画中不同物体的颜色有固定的认识,比如天一定是蓝色的,树一定是绿色的,花是红色和白色的,因此油画的色彩看上去千篇一律;其次,当时的人们搞不清楚颜色和光亮度的关系,一般的认识是,浅色和鲜艳的颜色就是亮,深色就是暗,所以明暗则通过加入褐色或者灰色等深颜色表示出来,因此油画的色彩普遍偏灰暗(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已懂得光的强度和颜色是两回事,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不是因为光的强弱,而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由于对颜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印象派画家自如地应用各种色彩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这使得绘画的表现力超过了从前。从印象派开始、绘画中主观的元素越来越多,这也是印象派之后近代的绘画作品比印象派之前的绘画作品更难看懂的原因。
立体主义
毕加索尝试用简练、有点类似立方体的几何形状作为绘画的基本元素进行创作,这在后来发展成为绘画流派中的一支——立体主义。简洁的线条、单一的色彩和立方块为主的构图,使得画中的物体已经完全没有了古典时期的线条美感,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观的情绪。毕加索在晚年之后的绘画风格变得越发简洁而超脱,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只剩下了简单的轮廓、简单的色彩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种符号式的几何图形,这似乎反映出他那种看透人生的生活态度。要理解毕加索的绘画,必须把他放到两个历史环境中:一个是欧洲绘画发展的历史环境,这是他风格变化的依据;另一个是画家本人生活的小环境和当时世界的大环境,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素材。
通过回顾绘画艺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再到印象派的发展和演变,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人类审美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艺术家对个性解放的不断追求,而且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都在朝着追求人的幸福和个性解放的方向发展。
历史上的画家们,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大多比较长寿,这可能与他们通过绘画陶治性情有关,总体来讲他们是心态平和的艺术家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