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的平和土楼

9/30:#笔墨里的时光,自娱自乐坚持写作三十天#第9天(书到用时方恨少,今天还是以整理游记凑数,这几天都静不下心,写不出来,呵呵!)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以上为百度内容)福建土楼中又以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最为出名(除了华安土楼没去过,其他两处土楼倒时去过了)。而这次我去看的却是平和的土楼,相对比较没知名度,据说平和九峰镇遍布40多座土楼,但多数养在深闺无人识。沿着乡野小道,一座座土楼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不过,大多年代久远并失修,有点残败了。或沧桑,或厚重,或奇巧,承载着岁月的苍凉。

龙见楼,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官任寿宁县教谕的黄田村人曾逢时告老还乡后兴建。龙见楼直径82.4米,外墙厚1.7米,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为典型的单元式圆土楼,其楼径之大,位列福建圆形土楼前5位,堪称土楼里的航空母舰。


桥上书屋。这是一座承载沟通与跨越的桥。 一座桥,连接两座土楼,也连接了两个姓氏的心。

书屋两侧的到凤楼为石姓家族,中庆楼为林姓家族。毗邻而居的石、林家族曾经互视仇敌,划渠为界,不相往来。因世仇太深,石、林两家族一直较少往来。如今,这座承载着共同福祉的桥上书屋问世了,也悄然拉近了石、林二姓家族的心,二姓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桥上书屋俨然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连心桥”。      --抄自《平和网》

下面是省级传统古村落--黄田村,以前村内各个角落都有鹅卵石铺筑的巷道相通,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土楼串联起来。行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了一般。

乾隆年间,平和县九峰镇出了一位进士,名叫曾萼,历任广东省恩平等五县知县、广州海防同知、罗定等四州知府(今惠州、潮州、佛山一带)。曾萼为官清廉、勤政为民,被老百姓称呼为“清廉公”。平和县志记载:曾萼“释褐归里,建咸山书室,课授生徒,务以研究四书五经为本”。曾萼回家办学授徒,一当就是十年,在这十年当中,关于他尽心尽职教弟子学习的事迹,说不完道不尽。同时,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并积极为家乡父老乡亲排忧解难,他的一举一动,当地老百姓把他传得神乎其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安装了简书,无论如何开个头吧。 想写的欲望萌发有些日子了,甚至可以说从高中起就没有间断过,然而,却一直没有大段可以...
    乱之绪无阅读 140评论 0 0
  • 另类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部很有怀旧画质感的粘土动画电影。暗黄的画面让人很容易深入观察到人物的真实内心。尤其是这种舞台...
    猫在树上阅读 796评论 2 1
  •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温庭筠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一尺深红,...
    bigboss美人儿阅读 25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