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44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44
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9/25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黄帝曰:调之奈何?

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六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黄帝问岐伯道:归属于五脏的各种疾病,该怎样从其体现于人体外部的表现,来确诊其在人体内部的病形病势呢?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岐伯答道:先要了解五脏体现在头面上的五种气色,及五脏体现在各自俞穴处的五种脉象,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辨别出具体患了什么病。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黄帝问:已经了解了头面上五脏之应有的五种面色,也了解了五脏各自俞穴处应有的五种脉象,也了解了诸面色与诸脉象之间所应有的对应关系,然后该怎么分辨出是所患何病呢?

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岐伯答道:调查脉搏跳动的缓、急、小、大、滑、涩等动力特征,就能确诊疾病的类型、性质、病程及趋势。

黄帝曰:调之奈何?

黄帝问:该怎样调查脉搏的动力特征呢?

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

岐伯答道:脉搏跳动急促的患者,其尺肤,即被诊察俞穴或原穴所在经络的尺胫段皮肤,也即该穴往上至肘关节或膝关节处,这一段的皮肤,也会显得紧皱、收缩。

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

脉搏跳动缓慢的患者,其尺肤,即被诊察俞穴或原穴所在经络的尺胫段皮肤,也即该穴往上至肘关节或膝关节处,这一段的皮肤,也会显得松弛、舒缓。

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

脉搏跳动气势细小的患者,其尺肤,即被诊察俞穴或原穴所在经络的尺胫段皮肤,也即该穴往上至肘关节或膝关节处,这一段的皮肤,也会显得瘦削、干瘪。

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

脉搏跳动气势洪大的患者,其尺肤,即被诊察俞穴或原穴所在经络的尺胫段皮肤,也即该穴往上至肘关节或膝关节处,这一段的皮肤,也会显得充胀、鼓膨。

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

脉搏跳动流利润滑的患者,其尺肤,即被诊察俞穴或原穴所在经络的尺胫段皮肤,也即该穴往上至肘关节或膝关节处,这一段的皮肤,也会显得光滑、滋润。

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

脉搏跳动气枯血涩的患者,其尺肤,即被诊察俞穴或原穴所在经络的尺胫段皮肤,也即该穴往上至肘关节或膝关节处,这一段的皮肤,也会显得枯糙、干涩。

凡此六变者,有微有甚。

以上这些,脉象与尺肤的六种特征,在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区别。

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

脉象特征与尺肤特征是互相对应、彼此一致的。所以说:善于诊察尺肤特征的,不必再依赖俞穴脉象来辅助确诊;

善调脉者,不待于色。

善于脉诊的,不必再依赖面诊气色来辅助确诊。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

面诊、脉诊、尺肤诊,这三种诊断技术都熟练掌握并能综合使用的医者,为上等医工;上等医工治病,十位病人可以治好九位。

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

面诊、脉诊、尺肤诊,这三种诊断技术中,能运用其中两种的医者,为中等医工;中等医工治病,十位病人可以治好七位。

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面诊、脉诊、尺肤诊,这三种诊断技术中,只能运用其中一种的医者,为下等医工;下等医工治病,十位病人能治好六位。

~~~~~~~~~~

老黄历择吉,2024.2.2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3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5


推荐:猴子森林44:食猴传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42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第四7/25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
    老黄历择吉阅读 151评论 0 0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944评论 0 33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57 卷三·经水第十二 6/6 原文: 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
    老黄历择吉阅读 151评论 0 3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62 卷六·决气第三十 1/2 原文: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
    老黄历择吉阅读 415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51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第四16/25 原文: 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荥俞所入为合,令...
    老黄历择吉阅读 16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