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力方面的反思 原创分享294天 20190620
关于学生智力方面的内容,在现实中不是不重视,而是过分重视了,可惜这种重视往往过于狭窄,对孩子的发展反倒有很多的不利。
因为现实中,人们把智力的态度总是把最后的结果——成绩,当做唯一的标志,出现了一好遮百丑的现状,并且这是现实中的主流,即使是很多人能想得到,但他不会说,毕竟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
同样的问题不仅在我国有,在前苏联也有,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于,在学校里,人们天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缺点,无休止的议论,却又不能改正这些缺点。苏氏的这些看法可谓一针见血:只是就事论事的研究缺点,而不去分析和努力消除产生缺点的原因。在这一点上,我们越想就越不能不佩服苏氏。
学校的工作很繁琐,但工作重心应该落在对教学的领导、对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对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控制等。看到苏氏有这样的见地,我的内心立即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现实中学校往往抓不住这一点呢?
现在想想,学校里的工作往往只重视了最后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地方:让学生如何来学习知识?毫无疑问,这自然牵涉到知识的“关键点”。
用苏氏的话来理解,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这里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但课堂上什么事要讲透彻的,什么则是要讲一点,保留一点,以便让学生去思考。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才可以。
而实现这些,就要在你的课堂上,把握好每一节课的关键点,即交集点。由学校的现状追溯到老师个人的专业上,这也在情理之中。再次提到交集点,在理论上,自己已经感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以非常明确的说,理解得并不透彻,尤其是在结合实际上。在当初学习的时候,内心只感觉朦朦胧胧,有一个疑问一直压在心头:语文课上到底该怎么找?怎么用?
我也知道,提出这样的问题,感觉有点傻。但静心思考的时候,我发现,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背后是自己专业能力不足在作怪。
对于一名一线老师来说,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除了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学习力,还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孩子们学习之外,还好吧,大纲研究透彻,知道每一个方面在某一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再加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找到交集点,更容易在课堂上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以上内容能够用心的坚持实现,你在知识上,目标上,心理上,策略上都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台阶,在面对学生时,有底气、有能力、有方法去把控课堂。在课堂上,你不仅仅关注的是知识,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状态,传授知识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挑战自己。
当然,专业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对自己来说,除了坚持目前所学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前者的了解,自己根本做不到系统化。而对学生的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一部分,当自己静心思考的时候,自己也知道自己所把掌握的只是还少一部分而已,只是走近了学生,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