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中秋节起源揭秘

原标题:清洛半秋悬璧月,彩船当夕泛银河:中秋节起源揭秘

01

又是一年中秋,一个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好日子。

中和兄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想必大家一定很好奇,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下面中和兄就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揭开中秋节的起源之谜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发源于上古的祭月习俗,商周时期已有文献记录。汉朝时,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已经流行开来。魏晋时期,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就有在秋日的晚上赏月的风俗。到了唐朝,大量的诗词和唐传奇小说可以证明中秋赏月的风俗在上层社会已经非常流行。宋朝开始,中秋节已经从仅限于上层社会的小众集会活动转化成为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至于南宋,中秋节已经被列为官方节假日。到了明朝,象征着团圆之意的节日食品——月饼出现了。天南海北的家人回乡团聚,吃饼赏月,共庆佳节。至此,中秋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节日习俗并流传至今。

02

关于中秋节的形成经过大致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先秦至汉代为萌芽期,魏晋至唐为定型期,宋到明清是兴盛期。

(一)先秦———汉代:萌芽期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的祭月习俗,最早可见于殷墟卜辞之中。“中秋”一词早期与“仲秋”混用,并不特指八月十五这一天,而是泛指秋天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尚书·尧典》中记录了:“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应该是仲秋一词最早的出处。《周礼》一书中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中秋,教治兵”等记录,但此时的“中秋”都指的是农历八月,而不是后来的中秋节。郑玄在给《周礼》作注的时候写道:“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点明了天子在中秋祭月的习俗。到了魏晋时期,皇室仍保留祭月的习俗。《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记录:“秋八月,夕月于西郊”,而且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皇室的祭祀当中。

从战国到汉朝时期,出现了大量有关月亮的神话和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就记载了“常羲浴月”的神话传说。《归藏》和《淮南子》中则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淮南子》一书中还描绘了月亮上有桂树、蟾蜍等象征长生的生物,而同是汉代的墓葬马王堆中也发现了玉兔和蟾蜍的帛画。晋代傅玄《拟天问》诗中写道:“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传说中这是由月宫玉兔制作的西王母的不死之药。至此,月宫神话已经逐渐形成体系并且与长生不死的信仰高度关联。

马王堆帛画


(二)魏晋——唐代:定型期

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世家贵族之间兴起了一种小众的玩月赏月的活动。《晋书·袁宏传》就记载了一群文人在秋夜里泛舟赏月的雅事。唐代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 这说明玩月之风古已有之,谢庄、谢灵运的赋、谢朓、鲍照的诗中都反映了这种玩月的风尚。但是此时,玩月之风仍是文人雅士之间的风潮,尚未普及到民间。

唐朝时期,一个以八月十五为中心的玩月赏月之风已经大致成形。欧阳詹在《玩月》时序中写道:“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点明了八月十五作为赏月的最佳时间。

而将中秋的玩月习俗推而广之的一位重要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又称唐明皇。玄宗信奉道教,所以自然笃信月宫神话中种种有关长生不死的传说。而玄宗本人也热衷于中秋之夜的赏月活动。

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录了一段唐玄宗携杨贵妃在八月十五夜赏月的故事。相传在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和贵妃在太液池旁倚栏望月,玄宗嫌视野不够开阔,于是令左右在太液池西侧筑起一个百尺高台,相约与贵妃来年中秋共赏明月。可是高台还未筑成,安禄山已经发起叛乱,贵妃又死于马嵬坡兵变,此事也便不了了之了。笔记小说虽然不是信史,但是既然这个故事能在民间流传,就充分说明了中秋玩月的风俗在唐朝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间影响力。

此外,唐朝还有多部笔记小说描绘了玄宗游月宫归来根据在仙界见闻创作霓裳羽衣曲的故事。应该说,唐玄宗赏月的爱好对当时的文人群体有一定的影响。《开元天宝遗事》也记录了玄宗时的文人赏月宴饮的雅事。

中秋赏月习俗的流通可以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由皇帝到文人群体,然后流传到普通老百姓的民俗当中。唐代诗人的诗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民间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如唐代张南史的《和崔中丞中秋月》中就有“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的描写。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同于后世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唐朝时的中秋赏月活动往往有一种清冷凄清之感。孤独是中秋诗的主旋律。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中就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句子。张九龄也在望月时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诗句。

而将这种望月怀人的氛围推到极致的事件正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当时的人们饱受动荡离乱之苦。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中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的场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杜甫的另一首《月夜》中,他写下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句子。写诗的时候,杜甫被安禄山叛军带回了长安,可是他的妻儿尚在鄜州,而此时的长安早已沦陷。他想起了他那一对幼小的儿女,不禁感慨他们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忆长安”呢。

这时候的望月早已不是单纯的望月。望月,是在怀人,也是在思念故国。恐怕,杜甫透过这一轮长安月看见的不只是故国,还有那令人神往的开元盛世。

所以到了晚唐的中秋诗中,团圆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经历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人们心中无比怀念那个太平安泰、合家团圆的盛世。于是,晚唐诗人殷文圭在《八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从此,团圆成为了中秋节的主题。

(三)宋——明清:兴盛期

到了宋朝,中秋节庆的风潮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当中。虽然直到南宋颁布的《庆元条法事类》中才将中秋节正式设立为节假日,中秋节的节庆习俗在此之前已经完善。

宋朝不再执行唐朝的坊市制度,居民区和市场混而为一。再加上宋朝取消了宵禁,人们可以彻夜狂欢,庆祝佳节。这样一来,宋朝时中秋节的节庆氛围远比唐朝更加浓厚,是一个全民狂欢,合家团聚的佳节。

节日宴饮的风潮则在宋人的中秋诗词和笔记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晏殊“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以及欧阳修“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干”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宋朝时中秋宴饮的情景。

此外,宋人的笔记当中也充分展现了中秋夜的盛景:各大酒楼会摆出各家的精酿好酒,商品铺子争相拿出自己的精品好物如绒线、蜜煎、熏香等,水果铺子则亮出当季的水果:石榴、榅勃(木梨)、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等。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录南方地区的人们还会在水边放上名为”一点红“的花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道: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吴牧《梦粱录》中记录: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时中秋节庆之盛,以至于通宵达旦,彻夜笙歌。《梦粱录》中提到“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就是明证五鼓即是五更天,也就是凌晨3-5点,到了这个时间街上游人仍然络绎不绝,可见是彻夜欢庆,不眠不休了。而文中提到“金吾不禁”则是提示我们此时是没有宵禁的。

不仅如此,《梦粱录》中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不仅是上层社会,连底层的老百姓也有机会参与到这样的狂欢当中。“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家境贫困的人们平时买不起酒,但为了不虚度佳节,就把身上的衣服卖了去换酒。这说明宋朝时的中秋节已经真正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氛围。

虽然宋朝时中秋的宴饮聚会之风远胜唐朝,但是也有不少人是独自过节的。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诗人胡仔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因此水调歌头被誉为中秋词之最。这首词的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了传世名句。这句词好就好在它点出了中秋节的两大主题:人们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永恒性的渴望。

苏轼在其他诗词当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些诗词的共同点就是见明月之永恒,感叹人世短暂,聚少离多。因此望月怀人成为了中秋节永恒的主题。

到了明朝,中秋节的狂欢氛围逐渐褪去,亲人团圆成为了核心主题。并且月饼成为了节日食品。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写道:“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意味着中秋节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团圆节”。《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这就是我们今天过的中秋节啦。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合家团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30,563评论 6 54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9,694评论 3 42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8,672评论 0 38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965评论 1 31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2,690评论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019评论 1 32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4,013评论 3 44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188评论 0 29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718评论 1 33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1,438评论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667评论 1 37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9,149评论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845评论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2评论 0 2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0评论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2,384评论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635评论 2 38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