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们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图|摄影的小和尚 ©

中国人为什么要祭祖?

图|筆成功變成人 ©

今日寒食,冬至后105日,清明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吃冷食。

它曾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如今,人们早已将寒食和清明融合为一。

中国人深信,落叶始终要归根,

不论生前,还是死后,

无论天涯,还是海角。

图1|摄图 ©

图2|一马平川mzj ©

寒食无烟火,人死归何处

今日寒食,不少人赶赴老家,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队伍。

古时候,寒食这天禁烟火、吃冷食,洁净自身是为明日清明祭祖。

儿时拽着外婆袖子问:

“人为什么会死?”

“人死后又会去哪里?”

外婆感慨: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然后指了指天:

“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星星会在天上守护着我们。”

作家冯友兰说:

“人理智上知道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

可是人心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

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

图1|森森FORESt ©

图2|梁苑雪 ©

一年唯此日,人生几清明

从前的人相信,不诚信祭拜,祖先会用厄运惩罚后人;

对祖先好的话,家族才会兴旺。

每逢寒食,一家人得来到祖辈坟墓前,

摆上供品,抛洒纸钱,填土祭扫,修整坟墓,烧香跪拜。

人们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是为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在外国人特委叟·莱特看来:

“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

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

‘落叶归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不给祖先蒙羞’就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图|翟堂旺 ©

图|翟堂旺 ©

祭祖,就是为了记住

有人说: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不是鬼神灵魂,

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

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所以每年祭祖,人聚得特别齐,

就连春节也未必能见到面的亲戚,好久没联系的儿时玩伴……

这一天再忙,大家都回来了。

在中国人的生命里,祭祖,是为了记住:

记住你的姓;

记住你的名字;

记住你从何而来;

记住你又为何而出发。

唯有记住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图|梁苑雪 ©

清明如果不能祭祖!

今年因疫情的缘故,部分地方的人寒食、清明都不能回家祭祖。

而能归家祭祖的人也都得戴上口罩,错开人流高峰然后静默相送。

于是人们在网上推行“云过清明”“云烧香”,

古人言: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节真正的意义,除了勿忘,还有且惜。

且惜这当下春光;

且惜眼前的亲人;

且惜自己。

好好活着,好好活下去,

在这世上,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被所爱的人遗忘。

图1|冰清玉粹 ©

图2|捉影 ©

人终会死去,但只要有人还记得,

我们所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就像这清明雨上,他们会化作这人间风雨,守护在你我身旁。

图|游骑兵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说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节和《清明》诗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或4日...
    天涯彼林阅读 5,285评论 1 23
  • 谈起「寒食节」,最广为人知的要数苏轼的《寒食帖》,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
    季大官人阅读 4,922评论 0 0
  • 声明:本文为 一邺星尘 独家原创写作, 欢迎关注,转发。 谢绝转载, 抄袭必究,支持原创。 今天整理了一下近几年写...
    一邺星尘阅读 4,700评论 1 4
  • 2017.7.2 天气/晴 感谢伙伴们的聆听与欣赏!!! ...
    王者甘阅读 1,774评论 0 0
  • 钉钉群和微信群有哪些不同? -钉钉群安全性高钉钉群专用工作,微信群人员较复杂,你不知道群友拉进来的人是干什么的。 ...
    周正凯阅读 1,7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