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文本语言看张爱玲的艺术感觉》

艺术感觉

1.直觉:理智的体验,身于对象内部,与不可言传的东西契合在一起

“直觉观照”让对象以呈现自身的方式呈现自己,诗歌中的意象体,具有强烈的感官色彩。

2.通感(移觉):想象力的扩张

通感也是直觉的一种,是直觉的特殊形式,就感觉的深度而言,通感是直觉的延伸,是曲变的直觉。

“魔幻文采”,通感的外在体现是感觉的迁移,感觉正在经验一个幻觉。

-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老灰吊子。《倾城之恋》

-可是一方面继续在学校里住读,常常要走过那座音乐馆,许多小房间,许多人在里面叮咚叮咚弹琴,纷纷的琴字有摇落、寥落的感觉,仿佛是黎明,下着雨,天永远亮不起来了,空空的雨点打在洋铁硼上空得人心里难受。

-还有《南京里的秋》...看风景的人像是远道而来,喘息未定,蓝糊的远山也波动不定。因为那倏忽之感,又像是鸡初叫,席子嫌冷了的时候迢遥的梦。《忘不了的画》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在某些情况下打破界限,彼此交错相同。

3.幻觉艺术

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倾城之恋》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螺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金锁记》

街上卖笛子的人在那里吹笛子,尖柔扭捏的东方之秋,一扭一扭出来了,像绣像小说插图里面的梦,一缕白气,从帐子里出来,涨大了,内中有种种幻境,像懒蛇一般要舒展开来,后来因为太瞌睡,终于连梦也睡着了。


总结:舒婷:倾心与语言艺术的人对语言本身缺乏统领(敏感)和把握是致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