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凉风始至,蟋蟀居宇,鹰乃学习,腐草化为蚈(1)。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桷。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鼍,升龟取鼋(2)。乃命虞人入材苇(3)。是月也,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令民无不成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庙社稷之灵,为民祈福。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4),必以法故,无或差忒,黄黑苍赤,莫不质良,勿敢伪诈,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或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无举大事(5),以摇荡于气。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6),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薤行水(7),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行之是令,是月甘雨三至,三旬二日。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国多风咳,人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行冬令,则寒气不时,鹰隼早鸷,四鄙入保。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雷,祭先心,天子居太庙太室,乘大辂,驾黄骝,载黄旃,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揜(8)。
【注释】
(1)蚈:萤火虫。萤火虫生于草中,古人不知,以为是腐草所化。
(2)升:登。古人认为龟是神灵,所以说“升”。鼋:甲鱼,肉可食。
(3)虞人:掌管山林池泽的官,分为山虞、泽虞,山虞负责山林,泽虞负责池泽。这里的虞人当指泽虞。入:纳入,使……入。材苇:可用来编织器物的苇草。
(4)黼(fǔ):半黑半白的花纹。黻(fú):半黑半青的花纹。文:半青半红的花纹。章:半红半白的花纹。
(5)大事:指上述兴土功、合诸侯、起兵动众等事。
(6)潦:雨水大的样子。盛昌:这里也指水大。
(7)烧薤(xiè):指除草后晒干烧掉。行水:引雨水浇灌。
(8)圜:圆。揜:遮掩,这里指器口小而收敛。
【通译】
夏天第三个月,太阳运行在柳宿的位置,傍晚时分中星运行到心宿的位置,第二天早晨中星运行在奎的位置。这个月以丙丁日为主日,主这个月的天帝是炎帝,天神是祝融,动物则以凤鸟类为主,音以五音中的徵音为主,候气律管则应着六律中的林钟,以七为成数,味道以苦为主,气味则以焦为主。以灶神为祭祀对象,祭品以肺脏为上。凉风刚到,蟋蟀住在屋下,鹰开始学习飞翔,腐草化作萤火虫。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朱红色的车,要骑赤红色的马,车上要插红色蟠龙旗,穿红色的衣服,佩戴红色的玉饰,主食是菽与鸡肉。祭祀所用的器皿要高大。这个月,天子命令管渔业的官员砍蛟取鼍,献龟取鼋。还命令管山林的官员收纳用来做器物的材料——芦苇。这个月,天子命令监管四郡的大夫聚集各县的刍草,用来喂养牲畜。命令百姓全都尽力做事,用来供给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用来祭祀宗庙社稷之灵,为百姓祈福。这个月,天子命令掌管女工的官员负责印染彩色,各种颜色、图案的搭配描画一定按照法规习惯,不要有一点差错,黄黑苍红没有不鲜艳良好,不许有一点欺诈,用来制作祖庙祭祀时所穿的礼服,用它们来做旌旗标志,以此来分定贵贱等级的差别。这个月,树木正长茂盛,于是命令掌管山林的官吏进山巡视林木,不许人们砍伐;不可以兴工动土,不可以聚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不能进行大事,来动了土气。不要发布干扰农时的政令,来有碍农耕之事。雨水泛滥昌盛,要命令农官巡视水利工程,进行违背天时的大举措就会遭受天谴。这个月,土地湿润,天气潮热,常降暴雨,这时要在农地烧野草,灌雨水,以此利于杀死野草,这样做就像用热水浇灌土地,可以用烧掉的草料肥田,可以改良土质。施行这样的政令,这个月就会降下及时雨,一旬一降,除去晦朔,三旬中则有两天降雨。季夏施行春天的政令,那么谷物的种实就会脱落,国人多患风寒咳嗽,百姓就会搬家迁徙;施行秋天的政令,那么丘壑间出现洪水,庄稼不能成熟,多发妇女之病;施行冬天的政令,那么寒气就会不合时地降临,鹰隼过早地去捕杀飞鸟,四方的百姓也会因躲避敌寇逃入城堡。这季尽时是一年的中央,五行属土,这个月以戊己日为主日,主这个月的天帝是黄帝,天神是后土,动物则以麒麟类为主,音以五音中的宫音为主,候气律管则应着六律中的黄钟,以五为成数,味道以甘为主,气味则以香为主。以中雷为祭祀对象,祭品以心脏为上。天子住在中央明堂正室,乘坐木质大车,要骑黄色的马,车上要插黄色蟠龙旗,穿黄色的衣服,佩戴黄色的玉饰,主食是稷与牛肉。祭祀所用的器皿要宽大而口敛缩。
【学究】
这篇文章是季夏的月令,讲述在夏天第三个月人们应该根据太阳和星宿的位置来遵从这个月的自然规律。从数字、音乐、音律、天性、祭祀等方方面面注意和这个月吻合。也要指导百姓日常生产管理,君主应该如何穿衣打扮,出行规则。这一切都和其他几个月月令一样,都要遵从这个月月令之下的所有规则。
这个月比较特别的是,从火变成了土,尽管还在夏季,但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五行变化到土时候,就要根据土性特点来指导各种日常生活。
古人对节气特别看重,那是因为农耕时代,看天吃饭,风调雨顺才能保证大家安定生活,否则就容易出现变故,因为那时候人们应对自然的能力还比较弱,粮食生产也只能满足短期生活,一旦出现饥荒,社会就会大动乱。所以从上到下对节气的看重是大家一致的目标。
人只有做到自律,符合天道运行,才能生生不息,这就是古人带给我们的生活哲理。这样的生活规律在现在依然有效,只不过现代人生产方式有了大幅度变化,最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全球资源,所有应对自然灾难的能力提高了而已。当然过渡依赖自己的认为,一样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