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事件:
在儿子的英语课外班学习方面,我总是很焦虑。
我的行为:
这几天的英语课外作业,我总希望儿子多做点。因为老师每周都考试,我希望他非常充分的复习,把句子和单词最好都背熟点。这样测试的时候就能得高分,超过其他同学了。因此有时候睡前或者早上穿衣服的时候,我都会催促他再把英语听力音频多听几遍。
孩子有时候会和我说,没必要。做起来也不是很积极。这个行为表现让我有点小郁闷。
我的想法:
我反思了我真正的想法:这个老师是从美国回来的中国人,对我来说很有权威。我一方面不甘被她的权威压住,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表现好,来证明我的教育是有效的。我有点害怕这个老师,属于不能和她正常沟通的那种,因为我说的教育理念头头是道,但是我的孩子却不向我想的那么成绩好,这个让我有点没面子,因此和老师交流时感觉自己没说服力。说到底,我把孩子当成了一个证明自己的工具,而没有切实看到老师课程的难度,也没切实分析过孩子需要的支持。
想清楚这些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启自我鼓励模式。其实哪有什么完美的父母,所以我的教育中出现问题是及其正常的情况,孩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对我的否定。我应该看到几集的部分,为问题出现而鼓掌,因为每个问题都蕴含着成长的机会。
我的改进行动:
我开始积极地帮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最近我们练习的听力,一下子全篇听会感觉难,我就把每一句都单独录下来,这样一句一句的过,把大目标分别为小目标。我在和孩子一起听的过程中,假装自己有些是听不出来的,示弱,增加孩子的能力感。老师在测试中会经常测试句子成分,我们提前做一些练习。上节课出现的错误,我会单独抄出来,和孩子一起过几遍。儿子现在三年级,自己还没有形成总结的习惯,因此总结的过程我先来做,先给孩子做好示范。
另外,我调整了自己的时间安排,孩子回来学习的时候,我尽量减少安排其他事情,这样我的心就不会那么乱,情绪也就会安定很多。
最后,早上我和孩子约好了,下午回来我们商量一下每天听力时间的安排问题。我们应该找出专门的时间。之前选择的时间是早上穿衣服时和睡前,事实证明这两个时间之前执行的不太理想。
这样我的感觉踏实多了,把焦虑转化为了一个一个的行动,去执行,目标更具体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