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赤壁赋》儒、道、释思想

作者:蓝浩云

  1082年,宋神宗元丰5年是对苏东坡具有不同意义的一年,也被后人称为苏东坡人生的转折点。他多次游黄州赤壁,留有著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作于苏东坡被贬于黄州那一年,它被誉为千古名作。此赋记叙了苏轼与友人月夜泛舟所见所感。忧愁的客在主人苏子一番劝说下终于战胜了消极思想,放下包袱,重新振作。不谈《赤壁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不谈它文学上极高的文学地位、不谈它看似平淡无华实则精妙的修辞练字……今天就浅谈一下苏轼《赤壁赋》中的儒道佛思想。


  苏轼 儒释道融于一身之大修行者。中国三千年只出了一个苏轼,他自由地出入于儒释道之间,出世和入世之间没有丝毫的冲突,济世安民不影响他参禅悟道,畅游山水也不影响他治国理政,苏东坡的内心把这三者完美安置下来,和谐共生,圆转如意。我认为苏轼是比较偏向道家的。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苏东坡被贬黄州,在对现实环境不满的心境下,,他去亲近大自然 ,拥抱大自然,融化在大自然之中。褪去大文豪的外壳,褪去了外界所有的赞誉和褒扬,在这个小小的黄州,苏轼终于不再为名所困,回到他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最朴素,最普通的自己。这也是道家原则之一: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安慰友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和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苏东坡他悟到了,这次被贬黄州给他上了一课,让他的心变得纯净空灵了起来。苏轼从人世间的荣辱、得失中超脱了出来。可以看出苏轼对自然之道的领悟,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一 文章开篇一段情景交融,既如道家仙境,亦与禅宗自然闲适的审美境界相契合。...
    晓叩阅读 10,163评论 1 13
  • 泉州,有的地方称妻子为“家口”(没有任何贬义,而且还是昵称)。虽然同属泉州地区,大家都说闽南方言泉州话,但是,不同...
    黄源水阅读 4,997评论 3 14
  • 从今天起做一个纯粹的利他主义者让自己的收获建立在对他人的贡献之上你的脚步迈开手举起来不是为了索取自己的快乐与自由而...
    褪蓝阅读 4,229评论 3 3
  • 本次学习内容:U1L3 一天中的时间: morning, afternoon , evening, night (...
    TimmySHENX阅读 2,924评论 0 0
  • 昨晚和一位前同事在微信上聊天,她第N次抱怨说:为什么我在他身上就是找不到安全感呢?这样的牢骚她也绝对不是女性朋友中...
    W的时光里阅读 3,3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