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三)

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章作者回忆的是呼兰河卑琐平凡的生活,除物质生活在,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请大神跳,为了治病。大神装腔作势的跳跳,呼兰河的人们却十分相信,词调和着鼓声,生出阴冷的感觉。也只有这家人听得下去,最后那家人的病好没好就不为人知了。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简单的一句透露着作者内心的悲伤与难过,或者在想人们为什么这样无知呢。
七月十五放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莲花灯。看灯的人络绎不绝,呼兰河被满满的人包围住。月亮照着河,水幽幽地发亮,河灯随着河水流去,很久很久之后,流到极远的地方,不知哪里是归处。另外,这一天也是鬼节,于是有言道这夜生的孩子怕是命都不大好,如今现在的社会也没多少人信这些了。
野台子戏在河边唱,一唱便是三天。看戏的姑娘打扮得十分漂亮。在这里给未出嫁的姑娘说亲事,有的人相互之间看对眼,有的指腹为婚,有的人私自定下姻缘等等,还有家里人的叙旧,相互畅谈。在这里,人们都表现出不同的仪容,让人感受到与小城平淡生活的对比,似乎更加繁荣,人们心中更具功利心和攀比心。
四月十八娘娘庙会,男女老幼来逛,其中女子最多。大概为了求姻缘和求子。文中描写到,老爷庙泥像显得凶猛,威风凛冽,气概盖世;娘娘庙泥像塑得温顺。似乎是暗示男女的身份地位。
这些盛举,都是大多为鬼神而做,并非为人而做的。只有跳秧歌,是为活人而预备的。它是在正月十五,农闲时时间男人装女生,滑稽可笑的表演。文中对此描写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描述,与其他为鬼神准备的活动比较,这对人们来说并不重要。
其中,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及人们无知的行为。作者没有直截了当的写出自己的看法,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反映到人们精神物质的缺乏,与盲目的追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我们看到书中提到了扎彩铺里给死人准备的物件比活人还要丰富。还提到对于死去的人他们也只是在坟前哭一哭,哭完还是照...
    许之欢喜阅读 5,048评论 2 1
  •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
    small_angel阅读 8,111评论 2 24
  • 梦想,藏在心里是童话,说出口就成了笑话。
    了一子阅读 1,482评论 0 0
  • 《爸爸去哪儿》网综火热在播。Jasper、嗯哼、小泡芙......一群小萌娃活跃在荧屏当中,小孩子们暖萌、单纯的性...
    深广创业家园阅读 9,304评论 0 9
  • 文/邹航 我常常一个人,在星空下遐想 自己疲惫的身影 会在怎样的念想中,垂垂老去 自己孤寂的泪滴 会在怎样的天空,...
    邹航阅读 1,66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