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长江的第241期分享
作者:海长江
来源:海长江说时间管理
今天早上5点睁眼看了一下日历,发现已经2月1号了,是的,2020年的1月已经悄悄过去了,没有任何征兆的。
以前我在直播时候说过,我很少去看具体的日期,我只关注当天具体的时间,就像我从来不问今天是几号,而经常问现在几点。
回到老家这段时间,我认为还是比较充实的,过冷的户外让我把更多的活动放在了室内,让我有时间有机会去写作,用文字和我的粉丝交流思想。
今年是令人悲伤的一年,注定会被载入史册。
1、我勇敢的直面死亡
在我短短的23年中,我遇到过太多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左眼失明,莫名其妙的创业,莫名其妙的失去亲人,太多太多......
因为从业时间管理教育的关系,出于对时间的敬畏,让我对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死亡本身并不值得畏惧,没有死亡,哪来的生命?
但我在乎每个人生存的这段时间内,是否做了点什么,留了点什么,是不是真的只是活了几十年,浑浑噩噩的,没有任何目标的度日。
一个人的死亡分为三种:生理上的死亡、法律上认定的死亡、被世人忘记的死亡。
我在很小的年纪,拥有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东西:名和利。任何东西,过早过晚的拥有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现在讲,让成功来的慢一点。
为什么害怕年少有为?你在过早的年纪达到了生活的目标,下面就没有任何的动力和热情去继续生活,失去了确定的目标,很容易走上另一条极端的道路。
出于这一点,我经常给自己的人生做规划,1个月目标,6个月目标,1年目标,3年目标,5年目标,甚至更远。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需要每天保持专注,努力,勤奋,这些都是实现目标的基本门槛,所以我每天都过得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
我无法预料明天是否我依然存在,或许写完这篇文章我就不在了,或许写完这篇文章我依然在,无论如何,我都发自内心的感激生活,让我有梦可追,有人可爱。
有些人害怕死亡,是因为还有太多愿望没有完成,太多事没有做,我们只能一边做着延长寿命的努力,一边把更多未来要做的事提上日程,坦然的迎接死亡。
我想,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2、找到真正和你同频的人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永久的。
我曾深刻的感受过这句话,当我是公司老总的时候,那些合作伙伴看你的眼神,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当我失败了,一无是处时,他们甚至不愿和你多聊一分钟。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世界很现实,但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从诞生开始就是如此,不是世界多现实,而是我们还未接受这样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从来都是属于强者的,这里的“强”绝对不等于经济上的强,还有内心的强大,道德的强大,能力的强大......
你必须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领地,当你拥有了这片生存领地,自然会有其他领地的首领前来与你交友。
所以,强大自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3、要擅长给人生做减法
我见过很多人拥有过非常多的愿望,别人有的他要有,别人没有的他也要有,总觉得这个世界应该都是属于他的。
但其实很多人的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到并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比如我们用10年时间只练就写作这项技能,做到做精,也是一种选择,在你练习写作的其余时间,可以选择做点更多有价值的事情,采用“1+N”的方法,来实现个人的成长。
“1”就是你认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N”就是你认为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做到并且有意义的事情,你要知道,“1”不能过多,最多3件事,而“N”可以稍微多一点,但必须在可控范围内。
伟大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擅长做加法,恰恰相反,他们比任何人都擅长做减法。
我们知道马云,史玉柱,任正非等等很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从中得出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更没有多少人能把它系统归纳。
《思维与立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辩证法的重要性,好的一面你要看到,坏的一面你也要熟知,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加全面的看待这个世界。
有时候,放弃什么比坚持什么更重要。
中国的人均寿命是77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活到77岁,做你想做的,做你应该做的,做你能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绽放生命的绚丽,才是正确的。
我的一生中,家人和朋友并不是我世界的全部,我还有“全民自律”这个梦想,还有公益事业要做,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不能懈怠。
生命来来回回,来日从不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