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出来了。我又一次毫无悬念地没有入围。

考完之后,其实我就已经大概知道了自己能考多少。心里没有底,有一个黑洞在暗地里窥伺着我。

我记得从小学到初中,每一次的考试都是把握满满、胸有成竹的状态。考完之后,我大部分时候都会有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哪怕是数学,我也从不会感到犹疑。一场考试完后,哪里失分了,哪一块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我都一清二楚。因为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情况知根知底。

而这几年的考试状态截然相反。我从当初那个稳操胜券的自己,变为一个毫无把握的考生。那种感觉,不着边际得像无根浮萍,无力掌控一切,却又想要抓住些什么。到头来面对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心存侥幸后的愈益沉重的失落感。

我计算自己失分的地方所在。诗词赏析里的手法分析题型、议论文阅读理解的概括题目、小说阅读理解的作用题型、说明文的细节……以及,那一篇开篇即是病句的记叙文。提纲还没有列清楚,我便急不可耐地匆匆下笔。这让我在写的过程里,慢慢发现逻辑结构的不对之处。但,已经晚了。就像一个癌症病人,走到中晚期阶段才发现自己已是病入膏肓,已是无能为力。

还有教育综合题目。那20分,也许只得了一两分吧。不然,我怎么会考成这个样子?我无法接受自己惨不忍睹的分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能够面对它了,像面对触目可及皆是荒凉的冬天。再萧条的冬天,也有变成春天的可能。这需要努力沉淀的时间,这需要真正下定决心的付出,这需要拥有足够的毅力和专注力,拥有自律。

谈何容易?

我是低头族中的一员,我舍得排除一切干扰专心做题吗?我体质极差,每一次换季都会感冒,我能够在感冒的时候还坚持学习吗?我日益习惯于待在这个舒适圈里,安逸度日的人们营造的舒适环境,会让身处其中的我有所觉察有所改变吗?我舍得吃苦,能够抛下一切嘈杂喧扰,走进学习世界里吗……

在嘈杂里,我听见作家刘瑜的声音:一个人是一支队伍。

我要去哪里,我想去何方,这辈子,我到底要怎样完成我这个生命?所有答案都在心里发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